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陈莉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红樱实验学校  610200

摘要:双减政策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的肯定,在此背景下要注重劳动教育的落实。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渗透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真正实现以美育促劳育的作用,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劳动教育;艺术教育;音乐课堂

引言:音乐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欲望,而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让整个课堂内容更加生动。

一、双减背景下劳动养成劳动教育模式

五育融合是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强调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美育,是指可以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学会认识美并且发现美,学会利用机会创造美。劳动教育是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人,使学生能够看到劳动的光荣。五化并举是将人文化、自主化、快乐化、开放化以及精细化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趣味,从内在动机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音乐课堂过程中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加强理念建设,提高思想认识

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1]”。素质教育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品质和能力培养。五育融合、五化并举的教育模式,本身具有独特的教育体系价值。劳动教育作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劳动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以重视,促使五育和五化并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音乐学科在充分发挥美育教育功能的同时,还应该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提高学生对劳动的思想认识,根据不同的学龄阶段选择适合学生的劳动观念渗透方式,充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劳动教育的情感,以乐育劳。

三、劳动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方法

教师要挑选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当中的劳动元素,从而在音乐教育的带动下,让学生对劳动形成美好的认知。笔者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多年,对历年的音乐教材非常熟悉。笔者对现行的教材进行了整理,从中提取了涉及劳动教育的有关内容,重点谈一谈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育中。

(一)、潜移默化,以乐育劳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和技能,以使其做到自力更生外,还应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使学生能以通过劳动帮助他人和社会而感到光荣。将劳动教育渗透进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沉浸在音乐海洋的同时爱上劳动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方式。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跳动的音符中的《三只小猪》,通过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旋律的节奏鲜明和诙谐有趣。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劳动情景中盖房子的动作,形成乐观积极热爱劳动的态度,懂得遇到困难需要积极克服,通过集体表演收获愉快的劳动心情。

(二)、艺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音乐和劳动的结合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生活和艺术教育的结合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生活情趣。例如,四年级下册一单元歌唱课《土风舞》,教师可以从舞蹈律动作为切入点,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歌曲中的热烈欢快情绪,通过肢体语言掌握歌曲中大切分节奏的重难点,用歌声和舞蹈共同表现出作品所具有的风格特点,并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呈现出庆丰收时的热闹场景。学生能够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着热闹的丰收场景,一边随着欢快的音乐节拍翩翩起舞,像劳动者一样体验和感受着付出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加深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感悟。

(三)、自主编创,拓展劳动体验

音乐知识本身偏向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是构建劳动教育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编创作为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和艺术素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词,提高节奏感,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劳动趣味。比如在一年级上册学生会学习《洗手绢》,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就可以用空格来代替歌词,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劳动情景对歌曲进行创新、编创,组织学生对有关劳动歌词进行即兴编创。

(四)、乐器制作,拓展劳动体验

亲自动手制作简易的音乐乐器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在低年级阶段让学生进行小型打击乐器的手工制作,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劳动经验更多,可以让学生结合劳动元素对弹唱乐器进行手工制作,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例如一年级下册的《理发师》,我们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可以使用小乐器沙锤,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活用品去创新自制乐器,可以用塑料瓶装米或小豆子模仿沙锤的声音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劳动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乐器,鼓励学生用自制乐器演奏歌颂劳动之美。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制作乐器时,也能深刻的体验到艺术家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和工匠们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的。

(五)、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融合与延伸

为了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的价值[2],我们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作用,让孩子们不单是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劳动教育的快乐,还应该在劳动技能上和人文情感上有所理解和提升。

结合我校开设开心厨房课程,让课堂变厨房,让学生通过劳动“做”出香味。随后在语文课堂中,同学们巧用修辞,将劳动成果描绘出来,“写”出香味并和大家一起分享。最后在在音乐融合课上,让学生们积极编创并用朗朗上口的四字或者六字词作为歌词,用四川话的说唱作为音乐载体,以厨房餐具做打击乐伴奏,“唱”出香味。音乐课品出了音乐律动的美,品出了开心厨房里缕缕的清香。

结束语:

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实是实现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方式,在音乐课堂中逐步渗透实现教育共赢,抓紧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互通的部分使之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华,王国丽,刘晓艳.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五学并举”校本课程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2022(04):16-20.

[2]宣璐莎.高校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青年[J].智库时代,2020(12):68-69

[3]张俊宗.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9(Z3):70-72

[4]白雪苹.对当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的“冷”思考.《教学与管理(中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5期.

[5]鲍忠良.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