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学学习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浅谈初中生物学学习力的培养

梅映学

沈阳大学附属学校   110044

摘要:学习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物学科学习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本文立足于当代初中生物学习现状与初中生心理特点,将学习力“三要素”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相融合,使学生达到“学会、会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学习力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进步,新生代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力与理解力日益突破。新课改的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迎来新一轮挑战。新时代需要新变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唤醒、启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

传统意义上一次学习受用终身的教学模式遭到业内质疑,在此种背景之下,如何提高学习力成为了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基于学习力基本架构,将学习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也可以表述为学习力是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总和,极富生命力和创造力[2]

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进行学习行为的主观动力;学习毅力则是这份动力是否持久;学习能力是指对所学知识的获取速度、转化效果、应用能力。因此,学习力是一种能力,一种更新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本领。将学生的个人学习力作为核心素养,对个人品格的养成起引领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思想意识上转变,“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学习力仍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教导、实践[3]。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的,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4]。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的Edgar furl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生命自觉,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5-6]

初中生物学学习现状

1)积极性不足。目前初中生物学在中考分数中占比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家长对生物学关注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低迷。

2)毅力不足。学生初次接触较为抽象的器官、组织,学习和理解难度上升,极易产生厌烦心理。

3)转化力差。认为生物学便是死记硬背,“背会=高分”。其实不然,生物学的知识更容易触类旁通,只要适当引导,自然事半功倍。

初中生物学学习力的培养

  1. 循序渐进,唤醒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习力的基础,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好奇心与发现欲非常强烈。生物进化过程的奥妙与神秘,对他们充满诱惑。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设问,如:在讲“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时,提问“为什么买回来的荔枝总是有水珠?”,引起他们的思考,直接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

生物是在进化的,为更好探究生物多样性的联系,常采用对照比较教学方法。如: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比较;昆虫、青蛙与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比较;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比较等等。对照分析可以间接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缺少系统性梳理,因此在对照后继续采用综合分析有助于深挖学生学习动力。

综合分析不仅是散点的整合,也是问题的拆解。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用何种方式验证、探究,这些讨论点便是问题的拆解。如:学习“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积累及生活常识大胆进行设想,学生会提出光照、土壤等都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不怕试错,通过分析错误原因,总结正确答案,往往更有教育意义。经过“发现问题、拆解问题、验证问题、总结问题”一系列过程,彻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动力。

  1. 知识与生活触类旁通,增强学习毅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结构、功能、发展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课堂中多采用实物、视频、动画及图片等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适当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通过知识与生活关联,分析知识的适用性、规律性,以达到进一步掌握的目的。如:在“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时,可通过展示凉皮制作过程视频;亦或在讲“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通过联系生活中将水果蔬菜放置冰箱或用保鲜膜包裹。将抽象的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产生具象化思维,形成感性认识。

在学习动力正强化的作用下,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就会对学习动力予以肯定。学习动力会提升为学习毅力,建立正向循环机制。强化学习毅力依赖于思维的转变,而生物学科的思维能力不被本学科所局限,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触类旁通。如: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与飞机的设计相关联;蝙蝠的特征与仿生学的应用;病毒结构与相应疾病防治的联系。思维转变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正向干预达到正向调控效果。学生会发现生活中埋藏无尽宝藏,学习兴趣日益高涨,学习毅力历久弥新。

  1. 主动思考,增强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力的主体要素,也是学习力研究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学习动力作用于学生,使其完成新知识的获取与吸收,最终转化为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水平关系到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程度,新知识的内在转化效率,是学生能否“学会、会学”的关键因素。

当学生拥有学习毅力后,会主动针对生活现象进行发问,有疑问便初步形成了发觉推理的学习能力。此时令学生大胆猜想、假设,运用课堂中学过的知识尝试去回答,在解决疑问中学会解析,对各个要素之间进行区别和联系,对系统内部各要素互相作用的机制进行解析,进一步养成善于发现、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

如:“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时,提出有的馒头碎屑已经同时具备加入唾液和37℃的条件,但仍然变蓝,为什么呢?启发学生通过判断、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重要途径。“学会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时代学生、新时代的社会需求,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学习力,类似于学生的脑海中建起一座图书馆,令学生独立完成“知识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存储”全过程。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学习力不仅在生物学中意义重大,在学生的人生中亦影响深远。

本文以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学习力的培养方法。未来会继续深入对学习力体系提升的研究,希望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在生物学学习力这一课题上取得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经汉.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活出生命的意义[J].西江教育论丛,2005,(1):8.

[3]任苏民.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沦意蕴与现实意义[J].教育研究,2017,(1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Crick R D. Learning how to learn: 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ower [J]. Curriculum Journal,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