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下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混合教学模式下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廖益挺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 永州 425800

摘要: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是中职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更是学生了解、学习、掌握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电力系统拖动、控制电机等原理的基础。其中的很多学习内容,不仅在呈现形式上极为抽象,且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等要求很高。特别是针对一些与现实生活关联比较密切,且实践与应用要求很高的教学理论,若仅仅依靠教师的直接讲授来落实教学指导,则势必不利于学生理论基础的夯实,以及实践应用的开展。而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切实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与缺憾,且更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性认知发展需要的满足。基于此,教师应以出发开发各类教学资源为铺垫,并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来落实对中职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以引领学生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驱动下,积极参与至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来激发其电机与电子拖动课程学习兴趣,丰富其课堂认知体验,为中职电机与电子课程教学实效提高而铺设广阔路径。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改革;实践

所谓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指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为辅助,通过对各类教学措施、方法、手段、途径的利用,来优化教学设计,并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其在应用中,更为注重对不同学科特性的兼顾,且并没有严格的程序与套路。而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便使得混合教学模式在其理论知识解析、技能实训开展中的应用,更具必要性与现实性。同时,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的驱动,很多看似抽象、复杂、深奥的电机与电子拖动教学理论,也会被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呈现,这也自然更为贴近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规律,且更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课内教学实效、技能实训质量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课程教学指导中,应以充分应用混合教学模式为铺垫,来落实对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让学生在各类教学资源的驱动下,选用多种方式与途径,积极参与至对课内重点理论、关键知识的内化与理解。以不断增强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掘其认知潜能。让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的驱动下,切实夯实理论基础,更好提升实践技能。

一、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建立更为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

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系统化、完善性的课程知识体系作为保证。因此,教师在开展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改革措施实践时,应以做好对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为着力点,为混合教学模式的落实而助力。一是根据教学大纲指引,以及学生认知现状,对教材知识与内容的编排进行适度微调,在切实凸显教学重点的基础上,缩减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项目,为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参与至教学重点内化、教学难点突破奠定基础。例如,应适度减少有关直流电机理论讲授部分的内容,并增大交流电机方面的实验操作,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特性得以切实凸显。二是适度引入与工程有关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强化对学生的实践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还可在课外训练中融入一些工程应用领域的训练习题,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例如,可将与电吹风、洗衣机、空调等运作原理有关的知识引入课堂,并借助混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而拓宽渠道,且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而搭建平台。

二、灵活借助混合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策略的切实优化改进

结合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的学科特性,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注重对诸如翻转课堂、合作学习、情境创设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实现对全新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为混合教学模式践行而创设条件。而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切实加强对各类线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媒介资源、信息技术、仿真软件等引领下,通过主动探究与深度体验,选用最为形象、生动的方式对课内重点内容予以内化、理解、掌控。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难度较大、呈现形式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应在课前利用微课对学生提供自学引导,并借助在线师生互动,来了解学生自学现状,为课内教学设计的精准度提升提供参考。而在课堂教学中,则应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多指引其在展示、分享、互动、研讨中消除认知困惑,为教学实效强化而奠基。在课后,则应多总结、多分析,并利用网络交互媒介多为学生共享一些辅助性巩固资源,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例如,在开展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方程式、相量图等难点指导中,应将实物与微课结合起来,来构建混合教学模式,以助推传统教学策略不足与缺憾的逐步改进。

三、注重课内课外探究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操作是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必备环节,其不仅是帮助学生精确掌握重点学习理论的关键途径,更是引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选择。因此,教师在借助混合教学模式来开展对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指导策略优化时,应多注重对课内指引与课外实践的融合。在课内多利用混合教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开展解析,而在课外在多应用辅助实验,让学生在技能实训中进行探索、实践、操作、体验,来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衔接。尤其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实验对课内所学理论的验证与剖析,则可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且对于其科学精神、态度、意识的建立,也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开展电力拖动与电子技术教学中,可以直流电机为实验对象,组织学生借助课内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参与至综合应用型实验的构建。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程序的确定、实验数据的记载等操作与尝试。在完成电机参数测定的基础上,对直流电机进行双闭控制,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直流电机拖动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其综合素养的塑造而奠定基础。

四、结论

总之,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更为贴近电机与电子基础课程特性,而且与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也有着诸多相契合之处。其极强的实践性、普适性特点,为中职电机与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更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的满足。而且,学生在多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其参与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得到充分调动,这也自然更利于学生理论学习难度的降低,以及其认知基础的夯实,综合素质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利用混合教学模式来开展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课程教学设计时,应以合理、适度利用混合教学模式为载体,就理论教学、技能实训中涉及的重点理论知识,难点学习内容等,以多种方式迁移至学生认知时空。以此来确保电机与电子拖动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为学生兴趣培养与素养塑造而拓宽渠道。在确保混合教学模式作用得以切实发挥的基础上,为中职电机与电子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效能强化而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袁帆,董锋斌,皇金锋.混合教学模式下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2(08):71-73+80.

[2]夏益辉,赵镜红,张俊洪,杨律.基于微课的电机学与电力拖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2,13(0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