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李英

四川省通江县铁佛中学校 四川   巴中   6367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格外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活动愈来愈符合学生的发展。在初中的学习期间,对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从根源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更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但我国部分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课堂教学氛围不好,使得整个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教师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解决相关教学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渗透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初中生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率不断提高,加强初中生法治意识素养教育迫在眉睫。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要提高全社会公民的法治意识,在初中教育中提高学生法治意识更具现实意义。但从当前工作实践来看,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仍有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也认识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这不仅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成效大打折扣,也使得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不充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时代落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道德和法治课程应该更接近学生的生活,课堂知识应当更丰富多彩,应当将传播法治的理念也集成到课堂之中,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与新教育观念相悖的是,一些初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为应试教育长期的作用,对于道德和法治教育,他们只强调将课本中的重点全文背诵,课堂内容枯燥无聊,不停地将课本内容灌输给学生,只会让学生丧失积极性,丢失了对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兴趣,在这种背景下让学生参与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是不可能的[1]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

在备课的时候,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不够清晰。自顾自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建立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导致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对学生来说无法回答或过于简单的问题,也不关心课堂上的知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导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效果达不到预期。以至于没有机会指导学生的法治观念的形成。

(三)课外内容拓展不足

有些教师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教材,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却没有将社会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热点新闻”、法律实例等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其结果是,学生熟悉了教材内容,但由于课堂的脱离实际,不能有效地应用,也不能强化法治的概念。从现实生活来看,课堂的教学成为了一门遥不可及的学科。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法治教育的对策

(一)利用网络开发教材外的法治教育资源

网络资源的丰富和查找的便捷为我们开发法治教育资源提供了条件和实现的可能。时事政治瞬息万变,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多媒体的优势,将符合我们进行法治教育的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但是,我们在网络上进行教学资源选取的时候,并不是盲目和混乱的,我们要以教材为基础,选择教材中没有的但是又具有时事价值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此外,引进网络中的有关图片和视频开展法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大提升课堂法治教学的实效。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不受传统的地域限制,可以接收到来自各地的法治教育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其进行充分的备课,对自己的教案进行补充。如中国法院网、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今日说法等,各种法治教育网站、视频、公众号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接收法治资源的来源,大大扩宽了我们的视野。但是,教师在运用这些资源的同时也要做好筛选工作,要挑选与教材内容契合度较大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内容来进行拓展和补充,这样的效果会更加明显[2]

(二)教师需要以身作则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更好地教授学生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首先应自己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容易对有着优秀行为习惯的人产生好感并模仿对方的言行,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日常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可更好地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且,法律知识的教育工作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较强的严谨性。其他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风趣幽默的案例。但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法律需要十分清晰地表述,教师绝不可将法律知识断章取义。大部分初中生喜欢模仿其他人的言行,倘若道德与法治教师具有良好的言行举止,那么学生也会模仿教师来制约自己不良的行为认知,如果教师平日出现吸烟或辱骂学生的行为,那么这些学生很有可能会学习老师的不良行为并对其他学生实施暴力。初中生的法治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教学,更多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较好的言行举止,将遵纪守法、爱国友善的优秀思想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能让学生以自己为学习榜样,从而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认知体验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并且学生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法治”一词,基于这一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们联系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学习知识,以便有效加强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认知体验。对此,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更加用心地观察和发现,去仔细探索生活中与法治主题相关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素材也是可以拿到课堂上和教师、同学之间去共同探讨交流的,进而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也更加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法治的认知,最终也有效促进学生们政治素养的提升[3]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出几张国家保护动物屡遭捕杀的图片,然后询问学生:“通过观察这三幅图片你有哪些感受?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从而利用生活化的具体实例引起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呢?请举例说明。”引起学生之间的抢答,然后教师再一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认知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法治的本质和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要能够精心设计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享受学习的快乐,而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本学科理论课的枯燥性,从而教师在教学法治主题的知识时也能够更加顺利。除此之外,法治主题也是很多学生们关心的话题,而构建自由讨论的民主课堂也更加有利于学生们去说出他们心中的想法,而教师也就可以针对学生们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以便帮助学生们逐渐养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也促使学生们能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刘维宁.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法治教育的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18(16):127-128. 

[2]郑艺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渗透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25):1.

[3] 彭晓梅.《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