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非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

邱再蓬

南宁市秀灵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时代要实现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非遗文化的特色元素,整合当地独有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认识非遗文化的重要价值,并借助非遗文化帮助构建良好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提升自身美术能力与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扎根本地文化传统,为学校教育植入传统文化基因,让非遗文化焕发活力与魅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非遗文化;教学优化

1.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的重要作用

1.1美术教育帮助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化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与艺术尤其是美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书法、雕刻、绘画、剪纸、年画等等,这些蕴含我国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皮影、戏剧、节日风俗等,又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来传播。可以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肩负着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任务。

1.2非遗文化帮助美术教学更好地进行

非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与古老文明的传承,其所代表的不仅是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内在所体现出的对于民族整体精神上的认同与发展,应当关注的是其作为民族特色所呈现出的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内涵,作为文化的宝藏,也是民族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西方的美学观念与内容依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对于我国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较少宣传,这对于我国青少年审美的培养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十分不利。信息纷扰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重要传承,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树立民族思想、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强化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教学十分必要,借助美术课堂,使学生意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继承优良民族传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社会建设的热忱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1.3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以及课程内容的诠释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同时也是教学的主导者与运作者。因此,学校通过搭建多种学习平台,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以培养一批优秀的非遗文化校园传承人。被选派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观学习,反复练习,非遗技艺水平得到稳步提高。部分教师勇于创新,不仅精研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探索现代版画与传统非遗技艺的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尽可能激发学生喜爱这一传统技艺的热情。

2.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教学策略

2.1结合本土非遗文化优势,深入进行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依托于人而存在,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善于挖掘本土非遗资源所具有的优势,实现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比如,景山兔子王融合了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彩泥世界快乐多》一课的内容与省级非遗济南兔子王的特点;制作中国青铜浮雕文字时,借鉴了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立体的画面》一课的技法。进行美术课外资源拓展的选择中,学校美术团队向当地非遗传承人学习、请教,熟知本土非遗资源的种类、特点,秉承既能体现本土非遗资源的主要特色,又能以人为本。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进校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邀请学生进行“非遗文创营销实践体验活动”等,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绎和教授各种传统技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体验非遗文化提供机会。于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在小学生可以理解的前提下激发他们学习乡土文化艺术的热情,实现了教育性、娱乐性、地域性以及文化性的完美结合。我国有着众多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文化在各个地区都在散发着历史所赋予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千百年来吸引我们的地方。不同的非遗文化,也蕴含着不同的含义和价值,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育人,只有育人的非遗文化才是值得传承和代代歌颂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地进行调查,全面掌握本地区的非遗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并结合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等,积极地对各种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并将各种非遗文化巧妙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接触、了解、学习各种非遗文化,享受文化熏陶的机会。总之,通过将小学美术教育与本土非遗资源优势联系在一起,深入进行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能够利于小学生更好的领悟和参悟非遗文化,掌握不同非遗文化所具有的特点。

2.2场馆培育,让学生体验“非遗”

尹少淳认为,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既要符合美育特征又较有成效的是“体验”。“体验”需要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进行互动,唤起深度情感以形成共情,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比如有的学校专设了“雕版印刷体验馆”作为学生深入“体验”非遗文化的场所。在每周的“雕版印刷”课上,学校聘请相关专家和传承人合作授课。根据雕版印刷技艺的流程,每次都安排有学生动手体验的环节,如捶拓体验、刷印体验、装订体验等,促使他们对雕版印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本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了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涵盖了雕版印刷的历史知识、工艺流程等。经过长期学习,学生越来越喜欢雕版印刷技艺,更被传承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所感染!不仅如此,近年来很多学校系统建构“传雕版文化创版画育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序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新型课堂、评价体系等,旨在让学生能够沉浸在非遗文化的体验之中,从而唤起保护和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责任感,将文化自信在基础教育中做得更为扎实。

2.3增强美育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美育的育人功能不断得到强调,学校与所在社区联合举办慈善活动,定期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例如,在学校与虎豹郡王府联合举办的爱心义卖活动中,学生版画作品为山区儿童共筹集10万余元善款……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作品得到社会肯定的同时,也感知到传统文化之美寄寓社会责任与温情。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根本,就是为了加强对小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教育,培养小学生非遗文化保护意识,传承非遗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非遗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加速过程,对此,需要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去培养小学生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要用正确的方式启迪小学生的心灵,让其在长久的熏陶下形成保护非遗文化的习惯。美术教育中对小学生非遗文化教学的目标并不是灌输多少知识,也不是要让小学生必须学会应该如何去绘画出美丽的画卷,而是要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了解非遗文化知识,进而将保护非遗文化成为自己的一种日常行为。可见,美术教育内容不应过度夸大和魔幻,而是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地选择,让小学生形成更好的认识和感受。

参考文献

[1]洪紫薇,王晓林.非遗剪纸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08):164-165.

[2]林菁.基于非遗文化开展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J].新教师,2022(04):55-56.

[3]吴倩倩.让非遗点米成画融入小学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22(07):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