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王彩霞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四中学

摘要:体育是强身健体的重要课程,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初中体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教师要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文章重点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具体策略,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素质

引言

初中是学生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会对其今后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视,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科学地对学生展开训练,保证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对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加以提升。同时,教师也要依照教学现状,合理制定锻炼策略,以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不断增强心理素质。

1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1缓解脑部疲劳,促进大脑发育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中每一个动作,都会立即增加神经递质的含量,提升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体大脑反应更加敏捷,缓解脑部疲劳。WendySuzuki的实验研究显示,单一次运动就能改善人转移和聚焦的能力,而这种专注的改善会持续至少两个小时。而运动也会立刻改善神经反应,如在运动后,手边突然有什么东西掉落,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快速接住它,这就是运动后对大脑一种刺激性。当然这些立即的效应可以说是很短暂的,如果想要让它们成为长期有效的,就需要坚持进行运动,这种运动直接改变人类大脑的组织机构、生理功能。大脑区域里的海马体,在进行高速运动时能够自然地制造出全新的大脑细胞,同时海马体中新的脑细胞也能够有效地增加大脑的容积,改善长期的记忆,这就是运动后的一种长期影响。

1.2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初中生成绩偏低,长期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身上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期间,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不断地对学生心理素质加以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融入体育锻炼,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经常会出现退缩的情况,怕苦怕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参加一些比较简单且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发,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一些竞争对抗的元素融入其中,以便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能从中找到快乐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健康体格

初中生要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主动配合上好体育教学课,增强自身机能和体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通过这些体育运动锻炼提升学生各个关节的灵活度,帮助学生把自己的肌肉都变得细致、结实。通过科学有效的运动和体育训练,减少学生体内脂肪,从而减少学生肥胖症的出现。在健康锻炼中强健学生体格,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

2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策略

2.1通过体育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今世界,创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此,有必要在学生进入社会前给予一定的竞争训练,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体育竞赛中体验努力的成果、收获胜利的喜悦、感受失败的挫折,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成长。当然,教师也需要告诉学生,不能将比赛的结果作为判定输赢的唯一标准,而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到公平与公正。例如,在跳远比赛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划分出不同的评分标准,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跳远时的准备动作、起跳姿势、落地状态等,设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成绩标准,使学生既能够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也避免因个矮、偏胖等客观因素影响学生的竞争动力,从而营造出更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2.2优化体育教学方案,增强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时期是学生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阶段,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的同时心理特点逐渐突显。在强化素质导向下,初中体育教师应科学组织体育活动。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及身体承受能力,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方案,以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体育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逐渐树立竞争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跑步比赛等活动,以起跑姿势、助跑角度等细节问题作为评判比赛输赢的标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比赛,从细节处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体育教师应设计团队合作运动教学方案,通过开展团队接力跑、合作运球、两人三足等团队协作竞技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努力合作战胜困难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体育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开展不定时的激励性教育,以鼓励的语言下达体育活动任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促使学生的体育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同时,通过交流沟通,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并表达美好的期望,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荣誉感与自信,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增强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目的。

2.3有效实施挫折教育,侧重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所谓的挫折教育,具体是指对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行训练,以便能全面增强学生意志力。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让学生直面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并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迎接挑战,直到成功为止。在对学生进行意志力锻炼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充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创设教学情境,保证意志力的锻炼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为了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可以借助恶劣天气对学生展开训练,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一般而言,体育活动大多是在室外展开,所以在教学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而绝大部分教师在遇到这种天气时,往往会更改教学计划,选择在室内进行教学。但是,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这类天气是开展挫折教育的绝佳机会。比如,在下雪之后,教师可以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室外打雪仗,不仅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也有利于学生抵御严寒,保证学生可以具备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意志力。

结语

强化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持续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活动,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周邦运.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分析研究[J].家长,2020(25):54-55.

[2]魏红红.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2):164-165.

[3]马校和.初探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7(04):103+105.

[4]王国栋.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6(40):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