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促五育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促五育融合

黄志全

晋江市侨声中学  福建晋江  362271

摘要:五育融合是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分立状态向互相渗透、融洽发展的过程。从五育融合的角度出发,以劳动教育为目标,引导学生把知识和主体世界的转换融为一体,把自己所知道的变成成人和成事的资源,并积极地构建学生的意义世界。劳动教育要“由思而事”“以学致思”“以事成人”,使学生从旁观者到当事者,从认识主体到实践主体,再到成事,自觉地成人,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未来的系统化劳动教育建设应该确立成事成人的价值取向,构建知识和个人行为之间的桥梁,形成“学、思、做”的动态循环的劳动教育过程,构建起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协调的五育融合教育结构。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德育素养

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现在的学生,从小就过着优渥的生活,从小就被宠坏了。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学生对劳动缺乏热情,对劳动结果不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教育者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教育,从而促进五种教育的融合,使其全面发展。

一.五育融合的内涵和意义

五育融合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既是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综合发展。一切教育活动对人的培养效果,很难完全分开。五育并重,突出“德、智、体、美、劳”五者缺一不可,五育融合体现了一种“育人实践”的“融合实践”。五育融合也包含着“融合理念”“五育融合”“融合实践”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思想或教学思想,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包括“有机联系”“整体融会性”“全面渗透性”的系统思考。传统的教育缺乏整合,其根本原因是思维模式的点化、割裂、二元对立、非此即彼,造成了不同的教育力量相互抵消、相互排斥,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很难达到叶澜教授所说的“系统化的教育力”。

二.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促五育融合策略

1.宣扬劳模精神,培养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说:“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思想和价值观的核心,是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是时代进步的有力的精神力量。要想成功,就必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尊重劳模,弘扬劳模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积极开展向劳模学习的活动,采取“劳模现场讲、劳模后人追忆讲、专家学者深度讲、网络平台在线讲”等方式,着力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积极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崇尚奋斗、拼搏奉献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激励学生以坚定的信心和旺盛的热情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做出对党和人民、对历史、对时代的贡献[1]

劳动者高尚的素质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劳模不但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翘楚,更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是最崇高的,劳动是最伟大的,劳动是最美丽的。“我们要尊重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和勤勉工作成为一种风气。”劳动模范是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劳模的赞美永远是时代最动听的乐章。现在,我们的学生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民族复兴时期,在这个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的才能的舞台也从来没有如此的宽广,梦想的实现也是前所未有的光明。只要立足于平凡岗位,汲取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努力工作,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把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去。把“小我”的追求与“大我”的理想结合起来,与祖国一起成长,与时代一起前进。

2.讲述工匠技艺,启迪智力才干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灵魂。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专兼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在企业实习中,让同学们体会到工匠精神的责任感和责任感,这将是学生今后事业发展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学生在面临教学任务时,一般呈现的状况和状况是: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认识不到位、学习就业目标不清晰、学习积极性低、工作意识薄弱、缺乏耐性等。而工匠精神的培养能使学生从被动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实践课程的改革,实施“工学结合”,改变评价体系。工匠精神是一种很重要的职业素养,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有效的过程。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确立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运用更加智能的教学手段,使培训的组织方式更加的丰富,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强化自己的劳动实践[2]

3.开展劳动实践,增强健康体魄

在五育融合中,教师应继续加强劳动教育制度的建设,加强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施,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劳动教育为“中心”,逐步扩大到其它特殊的教育领域。在实习阶段,教师要积极开展实习工作,创造一个真正的工作环境。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劳动自觉,并能使学生对实践活动有更深的认识

[3]

例如,在“创建干净文明街坊-小广告专项清扫行动”中,老师们可以组织同学们在校园周围清扫小广告。在此项活动中,我们可以把同学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计划,清理自己的辖区内的小广告。首先,同学们必须与学生的团队成员就如何清理计划达成一致。从打扫的方法,到每个人的宣传,都是由各部门共同讨论的,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清理小广告时,学生们要配合,把自己所在的区域打扫干净,以达到培养学生道德和体育素养的目的。当老师们完成了所有的清理工作,并在验收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清理小广告的街道和改变。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美学意识。在活动结束前,老师还要向同学们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各个团队在打扫卫生方面的优点进行了归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讲述劳动故事,引导审美追求

叙述劳动故事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有基本的劳动能力,以满足生活需求,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总体的教学目标不难看出,它包含了劳动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技能训练、审美修养、情操、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最美的美育目标。在设计阶段目标时,应从提高劳动教育成效的角度,选取合适的劳动教育方法,把美育渗透到劳动教育的各个重要环节[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应试教育的时代已结束,当前的教育应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可以推动五育的融合。因此,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沐阳,周爱华.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建设五育融合的生态校园[J].安徽教育科研.2022(08):93-94.

[2]许丽萍,叶晓琴.五育融合下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应对[J].教育科学论坛.2022(32):24-27.

[3]马一新,张红宇.深化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促进五育融合[J].生活教育.2022(08):45-48.

[4]韩永辉.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过程逻辑与未来路向[J].知识文库.2022(1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