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尊师大旗,唱响重道赞歌—— 读《师说》,管见韩愈教育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高擎尊师大旗,唱响重道赞歌—— 读《师说》,管见韩愈教育思想

王国兵

陕西盛华高新技术学校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师说》的写作背景、动机和目的。通过对《师说》内容的进一步解读和探究,阐释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赞扬了劳动者乐于从师的风尚。同时,对韩愈教育思想做了简单归纳和解析,反映了韩愈对当时教师职业的忧虑和对教育的急切呼唤。韩愈是尊师重道的践行者,更是冲破重重阻力,高擎尊师大旗,唱响重道赞歌的伟大旗手。

    关键词:韩愈   师说   尊师重道    耻学于师

引言

   我第一次读《师说》,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那时老师要求背诵,不吃饭不睡觉也要背过,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第二次读《师说》,是我初为人师步入讲台的时候。凭着对课文的流畅背诵和仅有的理解,还算能获得学生的好评。但于我总觉得“如鲠在喉”。而今又一次给学生讲《师说》,昔日之“鲠”愈积愈强,实在是不吐不快。深感不为韩文公说几句话,就像要欠下文学,欠下教育,欠下历史一笔还不清的债务似的,故倾吐真言以偿之。

《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老师在他们眼里可有可无。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⑴可见,柳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是以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师说》,行文惟艰,为师更难。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知难而进,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尊师重道的观点,甚是难能可贵。

一、奋不顾流俗作《师说》,犯笑侮抗颜而致学

面对“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之怪象,时年35岁,在国之监任教的韩愈忧心如焚,毅然决然,冲破流俗,奋笔疾书《师说》。

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层层顶接,一气呵成。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从古以来,师对任何人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谁也不能没有“惑”,而师就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作者认为人人都可为师,“无长无少,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2段韩愈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士大夫”他们“耻学于师”的结果只能使人越来越愚蠢;“巫医乐师”他们“不耻相师”,结果“君子”的智慧都赶不上这些他们了。从师的作用也就不言自明了。第三段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通古今,继往开来,有高屋建瓴之势。

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而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飞跃。

二,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向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恶习进行了大胆挑战,冲破重重阻力,“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目的就是要恢复继承自孟子后“失其传”的儒家道统,确立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1. 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唐代中期,佛老盛行,儒学衰落。韩愈为了复兴儒学,提出“学所以为道”⑵的教育目的,其“道”的内涵就是儒家仁义道德。为了实现“道”,他主张通过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经典来体会“道”。
  2. 人性论和教育的作用。韩愈教育思想的基础,具体阐述为:a.教育只对具有上中品人性的人起作用,使上品的人“就学而愈明”,可以使中品人接近上品。教育对下品人是不起作用的,只能用刑罚让他们服从。b.教育的所用是有限的,没必要普及教育,归根结底仍然是“中品以上可教,而下品可制”的思想。c.人性的品级决定了教育的内容,人性中本来就包含仁义礼智信的内容,教育的作用就是让这些内容再发展。
  3. 教师观。a.教师的任务,《师说》中写道,“传道、受业、解惑”。所谓“传道”就是指向学生传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受业”向学生讲授儒家经典和古文典籍。“解惑”就是解答学生关于“道”和“业”之疑惑。b.教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同时以孔子求师为例,打破了对教师的盲从和迷信,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4. 学习观。a.韩愈《进学解》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要精深,在于勤学苦练,如果整天嬉戏游玩,学业就会荒废。b.要博精结合,提出“读书患不多”,“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博学求精,方有所成。c.学会创新,以古人为师,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做到“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
  5. 教学观。a.因材施教,识材认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让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才能,人尽其才。b.系统性,反对“学虽勤,不由其统,言虽多,不要其中”的状况。即学习虽努力只注意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言虽多,却未切中要害。要掌握教学的系统性,又要抓重点。“沉浸浓郁,含英咀华”⑷。b.生动性,韩愈的学生皇甫湜说韩愈上课时“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诙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可见韩愈力倡教学的生动性。

   结语:韩愈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韩愈的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尊师重道的儒家教育思想,承前启后,对我们今天教育的改革更是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培养“四有”老师,我们应该汲取韩愈教育思想精髓,吸收其精华,去掉其糟粕,从现实出发,重点做到以下:1.时刻高唱尊师重教赞歌,莫让昔日之“臭老九”悲剧重演。2.注重思想品德教育。3.注重平等的师生关系。4.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再次高擎尊师大旗,唱响重道赞歌!

四,参考文献

  ⑴《河东先生集》商务出版社1980年3月

  ⑵《昌黎先生集》商务出版社1987年5月

  ⑶《古文观止》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6月

  ⑷《古文观止》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