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双减”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议“双减”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潘丽艳

浙江省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将“双减”概念应用于小学的语文课堂,同时促进信息技术和语言教学在小学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并打造现代化的小学语文课堂,因此,有必要在“双减”理念不断贯彻的背景下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应用。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引言

在践行“双减”政策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主体学习任务为首要原则,从减少重复教学、控制信息技术介入、减少课堂烦琐环节等方面出发,有效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更为轻松、愉悦以及高效的氛围中领悟语文知识、获取丰厚积累,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将自己的身心真正投入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此,可以有效落实“双减”和“寓教于乐”目标。

一、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减负增效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好奇心的阶段,在此时,若一直将学生思想束缚在课堂上,不仅会阻碍学生主动探索外界事物的脚步,也难以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不论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还是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减轻学习压力都要重视减负增效的实现;其次,随着社会上各类辅导培训班的增加,学生在课后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语文课上,若教师还是以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承受着学校课堂、补课机构带来的双重压力。这不仅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浅议“双减”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推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

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前文提及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期间存在应用不深入、应用表层化、应用形式化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旧较为保守,导致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效果不理想。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观念方面的转变和革新,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同时意识到“双减”理念的本质是减负提质。只有明确这一核心理念之后,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双减”理念、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建构主义经常被用于各科的教学指导,而建构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通过先进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解构,而后在解构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和把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而这也是与“双减”理念下的减负提质契合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建构主义理论和“双减”理念结合起来,并用于指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简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简化也充分符合“双减”政策教育要求,教师要善于减去冗长繁杂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变得简洁高效,学生也能在简明化的教学过程中,顺利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开展《找春天》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三步骤法”引导学生读课文,简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在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教师请学生找出文中生字,可以非常准确地认读,能将文章熟练朗读出来。第二次阅读课文,教师请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特有的生机。在第三次习读的时候,让学生感知水的不同形态,从而知晓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三次阅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清晰,学生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理解得清晰透彻,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自学能力也达到了极大提升。

(三)引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习效率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推动下,各类新颖、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有力支持下,教师可以制作出更高品质的课件,为学生创设出更生动的教学情境,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大家可以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直观的了解。这样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减负增效的实施无疑是有益的,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四)应用丰富的现代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同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课堂教学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多,使信息化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教学工具。为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教师就要运用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语文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当中的重要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主科目之一,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与学生语文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必然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沉醉于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直观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和课文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和载体,要想将“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学校须建立作业布置、研究、公示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管理。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及学情,设计少而精的书面作业。前置性作业应侧重自主探究阅读类、合作沟通听说类作业;反馈性作业重在做好分层设计,同时兼顾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提升。同时,教师要加大研究力度,创新作业形式,整合学科资源,将科学探究、劳动技能、体育锻炼、艺术赏析、社会实践等融入作业中,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把握好标准,应综合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及学习能力,应避免以成绩作为设计分层作业的唯一标准。应灵活运用“作业超市”“免作业券”“作业积分”等创新性作业方式,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改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双减”政策实施现状,从课堂全过程出发,做好充足的课前教学准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高效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符合学生实际、达成教学目标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招少梅.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质提效的策略[J].师道·教研,2018(5):154.

[2]井小军.减轻负担,提质增效——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J].中外童话故事,2019(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