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张庆娇

始兴县实验小学 (广东 韶关) 512500

【摘要】课堂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我们的教学过程其实并未戛然而止,它需要学生作业来延续。现如今,在“双减”中的“减轻学生的学生作业负担”俨然成了我们教师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热点话题。我将结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双减”  例谈    作业设计

2021年7月,“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认真解读“双减意见”,并积极贯彻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个重大教育政策。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达到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呢?我觉得,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作业内容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小学数学问题总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关联。以这一教育教学现象为抓手,学生学习新知后,教师在设计当堂作业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来设计作业内容。

案例: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设计一份这样的作业。

1670240180179淘气想买一条围巾和一双手套给智慧老人爷爷作为生日礼物。他货比三家,价格如下表:

1.淘气要买两件礼物,请算一算他最多花多少钱?最少呢?

2.如果淘气只带了45元,他可以怎么买呢?

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亲历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中,不仅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二、作业考量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思想,……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鉴于以上理念分析,如何培养成有思想、有思维、能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时期接班人,我认为除了课堂教育教学,还有一个重要路径,那就是作业设计。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一观点,我们来看两个作业案例。

案例1:在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后,我们可以这样设作业。

为什么计算+需要通分,而计算×不需要通分?你可以运用画图或文字等形式解释。

案例2: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作业。

1670240130686超市里有24袋大米,每袋125千克,请根据竖式中箭头所指的那一步结果是(    )

A.2袋的重量 B.20袋的重量  C.4袋的重量 D.24袋的重量

    这种富有理解性、设计性和思维性的作业,不仅能改变浅层、枯燥的作业诟病,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学会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活动经验优化解决策略,有效地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或思维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作业形式体现实践操作

数学实践操作题是指学生需要经历数学上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活动才能完成的一种类型的数学作业。旨在考察学生借助数学工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卷尺、圆规等)和教学材料(图片、模型、影视材料等)进行动手实践,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六上“生活中的比”课时目标是:一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二是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三是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以上三个目标,前两个目标在课堂教学是能够很好达成的,但第三个目标只在课堂上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只停留在表面、浅层的理解和感知。为此,我们可以将这一不足延伸到作业设计上,布置以“实践操作”形式的作业。

1635430830(1)案例:用两块同样长的木板搭两个斜坡A、B。(可以和家长一起搭并注意安全!)

斜坡搭建方式如右图所示。

IMG_256搭好后走一走这两个斜坡。再借助工具量一量,做好记录。

斜坡A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是(        ),比值是(      )。斜坡B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是(         ),

比值是(      )。通过走两个斜坡的感受,结合相关数据,我发现(                                               )。

这样的设计的作业,学生不但能掌握前两个目标,更是通过“搭斜坡--走斜坡--量长度--说发现”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深刻理解“比值越小,坡度越平缓”的道理。学生面对相关的生活现象也就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简单的、甚至稍复杂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些知识原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与其课堂老师娓娓道来的用心良苦,还不如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效果好。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作业走向关注阅读理解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数学阅读理解型作业是指给出一段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描述,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进而解决问题。

案例1:根据线段图编一道数学题,并列式计算。

1636467744(1)

学生要完成这份作业,需要根据图读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把图像表征转化成文字表征,最后利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案例2:下图是某公司汽车四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1636468543(1) 

阅读上面的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

1.哪个季度的销售额最高?

2.第四季度占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3.如果第三季度的销售额是2500万元,那么这个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是多少? 

此份作业学生只有正确阅读扇形统计图,从阅读中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才能利用相关联的信息并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只有让学生经历一道道综合性、关联性阅读理解型的问题解决时,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多重思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数学阅读意识,提升阅读理解水平和能力。

五、作业核心强调问题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解决”中的数学问题在设计时应着重凸显开放性、现实性和挑战性。在实际解决过程中,若直接运用常规的方法立即得到快速解决,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而应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数学化的过程,去真正体验数学的独特魅力。

案例1:甲工程队计划用10天修完一条2400米的公路,前3天一共修了690米。照这样计算,这个工程队能按时修完这条路吗?(列式计算后做简要说明)

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活动经验和解题技能去比较:修路总天数、每天修的长度以及所修公路的总长等等角度去思考,引发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1636469835(1)案例2:如图,从正方中剪下了一个最大的圆,圆周长是12.5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此题检测的是学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面积及正方形的面积,并懂得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如何解答。这样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而且培养学生对数学精神与探究精神的不懈追求。

作业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只有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生为本,科学、合理并创造性设计学生作业,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高效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最终达到“减负增质”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