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措施

张利锋 ,李艳娅 ,卓鑫鑫 

濮阳外国语学校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可有效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行动力,让其在学习中思考、分析、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驱动式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

引言: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数学任课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担负起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被广泛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问,让学生深度思维,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素养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畏难心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是为了完善传统教学体系,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朝着积极健康的领域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营造课堂活跃氛围,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地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这一手段,在课堂上将知识以生动、趣味、多样、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问题情境。如,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个泰姬陵的图片,传说泰姬陵的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图案,上面镶有相同的宝石,一共有100层,然后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如,“同学们,可以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颗宝石吗?你是如何计算的呢?”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问题情境,比传统的上课就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情景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再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知识点时,这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灵活运用判定定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在教学初期,教师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启发,如:门、书等,让学生回顾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时教师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将课本平放在桌面上,慢慢地将课本封面翻开,请学生们观察一下课本封面的上边缘与桌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继续设问,“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什么会有所不同?”“起到怎样的关键作用呢?”。学生们会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判断、总结,在问题中积极探讨、深度钻研、反复思考。在问题中探究结果,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针对问题来不断摸索,自主探究,使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二、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分层探究,激发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他们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在思考同一问题时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因此,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将问题的难度设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的问题中发散思维,收获新知,提高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他们也会乐于与教师互动,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与幸福感,并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认真记录学生的发展动态,以此更好地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向,使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中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已知 x2-4x+4y2=0,求解x+y 的最大值”这道数学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运用判别式法、不等式法,以此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的基础之上,得到一定的延伸拓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他们直接运用三角代换法解题。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设有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内容,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再如,教师可以设置数列的分层问题:(1)2 与7 之间有n 个数,在n 的数值为多少时,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2)组成的等差数列前16 项和是56,求n 的值。教师应要求一部分学生自主地解答第二个题目,这样才能实现分层教学的价值。再例如,在讲解“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细绳、图钉等工具画出不同大小的椭圆,并让学生思考是哪一个变量引起了椭圆大小的变化。在学生动手实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根据之前的发现探讨以下问题:(1)保持绳子长度不变,改变图钉间的距离,椭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将两个图钉重合放在一起,会画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3)保持绳子的长度与图钉间距的长度相等,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教师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认知,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有利于在自主与合作中完成学习目标,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学生了解离心率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已知矩形ABCD,AB=4,BC=3,则以A、B 为焦点,且过 C、D 两点的椭圆的离心率是多少”,以此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题目。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会初步了解椭圆的概念与性质,还能提升动手的能力。

三、小结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对教师教、学生学都有良好的影响,通过科学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设计分层问题,发挥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国志.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1(18):23-24.

[2]张仁.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49):89-90.

备注:本文系濮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问题驱动式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2022-JKGH-0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