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之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之见

郑立燕

石家庄市东风小学 050081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实并非只是学校的事。“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并纳入教育部近几年工作要点。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明确后,采用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就成为决定其成效的关键因素。纵观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状况,找到共同关注的问题协同解决,在协同基础上不断破解新难题,并不断夯实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阵地。

【关键词】“双减”协同育人  家校社  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调查显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均有效减轻,学生的睡眠、运动、实践时间普遍增加,家长更加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的落实并非只是学校的事,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疫情居家期间,上亿学生的停课不停学更凸显了家校社共育的重要价值与急迫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聚焦家校社共育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改革问题和民生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努力全面破解新时代家校社共育中的主要问题,为政策和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并纳入教育部近几年工作要点。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明确后,采用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就成为决定其成效的关键因素。

一、明察秋毫,纵观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状况

1.家长和社会在总体参与上不够充分。家校社之间沟通不畅,显得剃头挑子一头热。现有的家校社协同教育形态主要为讲座、亲子活动,以组织方为主,家长在其中明显处于被动受教地位,难以与家庭真正协同、平等、互动,需要进一步以学生成长为本,体现家长参与共同做主,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各方参与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协同性。

2.已有社会教育资源的针对性不强。在社区,现有儿童活动设施、场所和材料的使用率不高,显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高,协同得不够。

3.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当下,家校社协同育人三方人员的专业水平存在差距,社会教育缺位较多,家庭教育存在定位模糊、方法不当等情况。

二、产生共鸣,找到共同关的问题协同解决

在中国,家庭和社会对教育高度关注。但为什么在家校社协同活动中,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度又不高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选题不在他们的关注点上。

要想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首先需要在“协同主题”上达成共识,即解决各方都想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单方面确定主题。

该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实引起至少两个方面的注意,如当下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身心健康问题、焦虑过度问题、手机管理问题等;各方感到自己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责任与义务;相关各方确认自己在解决问题上有能力,能够在某个环节发挥作用,发生效果。

如: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儿童溺水问题。近年来,青少年溺水的悲剧经常发生。孩子贪玩的天性和对水面以下的地质结构不了解,是发生溺水悲剧的主要原因。我们国家已经高度重视,拍摄防溺水的警示片、微电影、公益广告片。发挥报纸和网络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建立专题网站。学校也已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安排

 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止溺水悲剧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危险水域把包括防溺水、防电防雷、交通安全及意外、防震防灾防火的自救安全知识进行每日提示。而且,我们能否通过协调,变堵为疏,把学校附近相关单位的游泳馆,定期为孩子们免费开放,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呢!

资源共享,在协同基础上不断破解新难题

家校社协同育人不能是千校一面,要有个性,有特色,根据其资源、条件、遇到的问题和各方主体的能力特征形成独特组合,发挥独特作用。如面对手机管理问题,不同学校班级可以依据本班实际进行管理,需要依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状况,与家庭一道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适度使用电子设备的自控力。

在课后衔接服务方面,事实上社区可以积极作为的,根据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和特色,联合一些区内机构开展接纳学生参加的课后活动。

为了提升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的效果,应积极地建立起社区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机制,使社会各个方面能参与到其中。学校应更加深入来研究社区中的资源条件,积极组织各项有利于学生实践和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如:我们学校依托社区和家长资源,开展了暑期研学实践,让孩子们接受红色教育,展开科学探索之旅;孩子们在家中学习制作美食,完成劳动作业……今年暑假,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于“题海”、奔波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在更具特色的暑期作业、更加丰富的教育活动中收获成长。

四、积极宣传,夯实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阵地

一年来,家校社协同机制不断完善。教育部门积极宣传正确教育观念,制作“双减”明白卡、宣传片及系列短视频,播出假期公益广告,指导各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我们要抓住此契机,不断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服务项目,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等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家庭教育在线服务,为家长提供咨询辅导……

进一步建设好家长学校和家委会两个阵地。成立三级家长学校,打造家庭教育主阵地,抓实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建设,明确家委会工作的实际流程,带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学校发展,带动家长线上线下学习

完善课程资源,落实线下课程,建设线上课程。置顶家长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借助网上家长学校推荐家长线上学习,本土化课程研发。开展学生参与家长职业体验系列活动,研发特色家长课程。逐步让有教育能力的家长参与学校学生的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家长育人水平。

总之,家校社协同育人,落脚点在为党育人、为国育人,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必须重视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彦.“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教育协会,2022:370-373.

[2] 董薇.“双减”之下 学校如何有效促进家庭协同育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