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文郁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合江镇合江中心学 525141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及落实,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课堂教学增效提质要求,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中如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于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会逐渐感觉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因此,本文探讨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提质增效;教学策略

在为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

一、引导深度学习培养数学思维

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后,社会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就不局限在知识教学上,而是希望学生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学科的认识,理解数学学科的意义,最终能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必须把数学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将公式、理论、概念内化成属于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遇到实际生活问题时,会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百分数的认识》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衔接,在课前教师可以请学生收集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并在课堂上分享。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然后进行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它们要使用百分数来表达吗?百分数和我们从前学过的分数名字很像,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时学生会依照自己对百分数的理解,说出:“百分数是表示某个东西在整体中占的数量”“百分数有百分号、分数没有百分号”“百分数看起来比分数要直观”等答案,在学生都进行充分思考后,教师要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价和反馈,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百分数的概念,并由此引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明白怎样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将课堂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二、结合学生学情开展分层教学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学生不理解的知识上,甚少关心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上,不是将问题设定得太难,导致学生无人能理解,就是将问题设定得太简单,无法吸引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想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依照学生不同的认知起点,实施分层教学。通过根据课堂反馈情况灵活变化题目的难度,为学力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

以《圆柱与圆锥》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分层目标。课前通过前测,依照他们的几何认知水平将班级学生大致分成“掌握良好”“掌握一般”和“掌握较差”三类。然后,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学习习惯和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在知识认知上互补互助,能顺利完成课堂中的学习任务。最后,将问题设计成低难度、中等难度和高难度三种。其中低难度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模型,从我们之前学过的定点、棱、面等方面思考一下圆柱体有怎样的特点?它和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不同?”这类问题依托于学生过去所学知识,能引导所有层次的学生快速掌握圆柱体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能力及推理能力等,依次提高中等难度与高难度的问题设置。

三、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由于受知识本位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概念、理论、知识点的背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导致教学质量难以突破。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让学生实际探索数学理论被发现的过程,引导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将静态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探究活动,最终通过将知识理论与实践探究相结合。

例如,教授《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可先将班级学生按照能力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讲解完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点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每个小组要将他们调查出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并在课上对小组调查的结果进行说明。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由一部分同学负责数据的统计与计算,一部分同学负责绘制扇形统计图,还有一部分同学负责上台汇报等。当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探究过程时的想法。如:“觉得制作扇形统计图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扇形统计图和之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并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然后,由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圆表示总数,中间的扇形表示每个答案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帮助学生明确扇形中的数字是“答案所占的百分比”而不是“回答问题的人数”这一点,巩固好扇形统计图知识点中的难点内容。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能帮助学生切实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在提升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具体运用,最终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质减负,更加凸显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从多方面挖掘教学方式,如:深度学习、分层教学及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综合提高小学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体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  建模教学策略及实例分析——从教师与学生角度讨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99-101.

[2]雒红芳.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考试周刊,2020(A5):71-72.

[3]张堂.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0(A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