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反思能力   提高复习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3

               培养反思能力   提高复习效果

          ,方勤

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241002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反思型人才。在高三复习课堂教学中形成反思氛围,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和效率,培养自己的学习力。

关键词:复习课;反思能力;自学力

    反思即为反复思考,重塑所学内容的框架,并在其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在后期的类似情境中能够学以致用。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衍生,庞大的信息量涌现在我们的面前,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在生活中仅仅依靠学校里学会的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获取经验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常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在教学中比教会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学生的物理习题做了很多,上课能够听懂,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将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但在课后做题过程中,物理情景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究其本质是物理思维缺乏和主动性探究意识缺乏,学生的学习方式停留在被动接收上,无法主动学习,将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加以自己的独特见解变成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后期遇到的各类问题时能迎难而上。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在题海中迷失自我,不断刷题但效果堪忧,学习物理兴趣慢慢淡化,出现厌学物理现象,在每次理综测试中渐渐放弃对物理学科的高要求,久而久之会出现对物理有心理阴影,直接认定自己没有学物理的能力。因此,如何开展好物理复习课上的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不断发展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和研究。

一、当前学生反思能力欠缺的原因

   现阶段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意识淡薄,原因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的基础、学习习惯、周围学习环境都可以导致学生反思能力的缺失。

  1. 教师方面因素

当下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量过大,所带班级过多。从高三复习进度安排上看,需要在六个月内中加紧复习完六本教材的工作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在对一节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可能更注重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结合各班学生的理解水平的差异性等,个别教师勉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工作量较重,无法做到尝试创新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忽视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习题课后反思意识淡薄,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1. 学生方面因素

   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欠缺。在持续快六个月的高三学习阶段,六门主课的一轮复习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学生的学习工作量过大,在高强度的学习和每周的校考以及每月的模考已经让学生应接不暇。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基本没有课前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课堂内容的学生寥寥无几。在习题课的反馈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见解的场面少见。学生已经习惯于做题对答案,再做题的学习方法和听课式的教学方式,更不会看到学生有自己的错题集。

  1. 教育体制因素

当前,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是目前阶段离不开“应

试教育”这个圆圈,一个学生的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在一张试卷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人民群众和相关机制在评价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名同学时候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放在首要标准。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被迫追求学校学生的升学率、学生的成绩。一味地重复刷题成为出成绩的最好的方式,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体制下的学校就像工厂一样,把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等级,然后按照等级再把分到不同的高中、职业学校或者直接淘汰,造成学校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知识的灌输这一环节,而忽略了进行灌输前的热身和灌输后的回味,这种机械的训练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做事只考虑事情本身,而不考虑途径、技巧和经验等灵活性因素,学习方法死板,也不考虑事情的实践意义。因此导致学生反思能力的薄弱。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义

1.落实课标要求,培养核心素养

针对物理学科,《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教育教学能够促使自主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其中课程具体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 学生“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在不断地挖掘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以往的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在“科学探究”这一方面中提出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反思。教师要真正实现课程改革和课标的要求,就要积极思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才能够对自己前段时间的物理学习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才能够做好下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才能够更好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去。因此,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是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所要求的。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反思能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阶段学生普遍认为物理是学科中最难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3+3”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不学物理这门课程。但在新的“3+1+2”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物理学科。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对自己的物理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反映物理问题“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不断的失败导致物理失分严重。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辅之以物理学习方法及自我反思学习能力的指导,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物理学习的现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现阶段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往往来自于每一次的模考成绩以及在每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判断。一次次优异的表现让学生能够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后期的学习中更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反思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实现在无教师下仍能够主动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在其他学科中可以学以致用的好办法。在反思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可以从“做题人”的角色变成“出题人”。对常见的物理模型进行总结归纳,便于学生在后期遇到类似的物理情境中活以致用,更能够提高学生在理综有限考试时间点快速理清题意,加快做题速度。留给学生反复思考的时间,往往更能事半功倍。此类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在其他学科中,真正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精髓。

4.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化值。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意义就是在于离开学校后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后反思能力,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从自身情况出发,学会为自己制定目标、选择方法、调整策略、自我评价,为“活到老,学到老”提供能力基础。

三、复习课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策略

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首先弄清楚自己学科的特点,哪些内容值得学生反思,如何设置反思的内容,如何呈现反思的成果,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反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成为反思型教师

    漫长的教学之路易让教师们将自己的定位在教授知识的角色中,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更让教师失去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更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中的思考方式、反思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学生们,慢慢地在学生身上会看见教师的影子,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与教师相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如:1. 这节课教学效果如何2.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抓住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3.学生是否可以独立解决此类知识点的综合题目4.本节课布置的作业质量是否过关,是不是能够让学生自查问题5.在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留给学生些许时间,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内容6.该节课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7.是否有更简单的解法等等...在每次的复习课中不断去反思,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反思力时,教师也在不断进步中。

2.改变习题,诱导思考

   错题的总结是提高学生反思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抓住错题的总结和分析是关键,这要求教师在讲解错题的过程利用“举一反三”的方式。例如:2018年全国Ⅰ卷中18题意图考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动能定理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力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理解并掌握此题的意图后教师可给出反思的方向:1.若本题中F=0的情况下,答案是什么?2.若题中F的方向发生改变?3.能否利用静电场提供F=mg的力,模型应该是怎样?4.若将静电场的方向改变情况又怎样?4.若本题中提供的是一变力:(k、b是常量),情况又怎样?5.若在粗糙的水平轨道上?6.若将bc轨道变成半圆形,又可以怎样出题等等...在上述的反思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此类模型的处理思路,避免了题海战术,并能够让学生在后期自主选题训练中少做重复题型,真正意义上做到精准做题,快速查缺补漏。在高三的复习课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教师要抓住每次习题课中反思的机会,将自己在平常练习中所遇见的类似题型,通过一个个的习题拓展让学生掌握,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学生的反思力得到提高。

3.创建平台,鼓励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能力是否得到提升,需要教师们定期去检测成果,同时在学生培养反思能力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需要教师们及时去纠正。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有错题集。错题集中呈现近期所做的错题。并在错题中给出此类题目自己的错误之处,同时在积累错题的过程中将类似的题型放在一起,便于自己总结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检查学生错题集时可以相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错题在班级展示,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多选择有意义的错题进行归纳。2.学生讲题。核心素养中提出让学生变成主体,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职位,学会讲题。在讲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此题有自己的见解,而其他学生在听取他的讲解后也会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在教学中有出现意见分歧的局面,这时候教师给出点播,从而有针对性地拨正学生反思的方向和误区。笔者发现在平常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学生思路比解析所给方法更优解法的局面。3.鼓励学生。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反思空间指的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畅所欲言的心理空间。重点是后者的实现,更是提高课堂氛围感,要求教师们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学生说错了,也要鼓励,同时点出他的问题所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反思提供了平台。同时学生往往给出错误的观点也是大部分学生会第一时间得到的,在学生暴露出来之后教师能够及时纠正,更是为高效率复习提供有利的机会。

  1. 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释原因,在生活中穿插着物理知识的应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反思能力培养的一种方式,促进对生活的探究。结合当下高考物理的特点,物理与生活现象结合的题型频出。例如学习与“动量定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案例:将两鸡蛋从等高的位置分别落入空塑料盒中和加入厚厚一层米的塑料盒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的结果(落入米中的鸡蛋没碎,而另一个鸡蛋碎了),同时提出为何会出现这样结果的思考题。学生很容易给出是因为有米存在的解释。教师顺势提出“米存在的作用是影响了鸡蛋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一步步地将本节内容在这一实验中让学生接受并理解。教师在这节课结束之际可以提出:平常在教室中看到学生会将水杯放在桌子边沿,学生能否想到如何避免水杯打碎的方法。从生活中的案例来学习物理并将物理知识沿用到生活中,是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体现。

  1. 搭建知识网络,创建物理模型

    知识网络的搭建可以在一节新课、一章知识点结束后进行,在高三复习课中,可以对一类模型的复习结束之后给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常见的物体模型有:质点;绳模型;杆模型;轻弹簧模型;滑块与长木板相互作用模型;传送带模型;天体运动模型;曲线轨道模型;电偏与磁偏模型;导体棒和导线框模型等,但一味地让学生熟记这些模型,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如何灵活掌握此类模型,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和归纳。例如:这几年全国卷和一些省的高考卷中经常出现导体棒和导线框结合的模型,在这节内容复习结束后,针对该知识点,给出相应的习题训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模型的知识网络图。笔者结合此模型的特点尝试画出自己的知识网络图,如图1、图2所示。图1是解决此类模型常用的思路,图2是常见的变形情况。笔者是熟知此类知识,所画框架并非很复杂,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加以细化并附上相应的知识点和公式。但教学过程中并非追求复制教师所教内容,而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只能做到“抛砖引玉”,意在激发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图1. 棒+导线框模型的解题思路框架图

 

  图2. 棒+导线框的常见变形模型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对反思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发现,物理学科的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才能有效地处理创新型的模型。当学生学会了反思,学生的各项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学生的反思能力不是几天就能够形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相互配合,相互辅助,在高三复习课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胥平儿.高中物理习题课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J].课题荟萃,2016:13.

[2]张随宏.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点滴,2017.

[3]易超. 试论初高中物理在教学中的衔接[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4]施正华.高中物理课堂如何提高反思能力[J].教育课题研究,2015(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