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解题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0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解题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裴宏丽

福建省建瓯市川石乡中心小学

摘要: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都存在解题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不仅导致学生无法取得满意的学科考试成绩,也不利于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基于此,以下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解题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解题;思维能力提升;实践探索

引言

“双减”政策的推出,旨在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减负”的目的是“增效”“提质”。落实“双减”政策,抓好教学改革,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有效是关键。“双减”背景下,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实现不同的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开展情境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情境教学是当前小学教学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教学方式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很难在课堂上全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容易出现走神、溜号等问题,而教学情境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具有突出优势,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一些小的教学游戏或者是小的集体活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学生间的情感共鸣使其快速融入整个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要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与实用性特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使学生不再认为上课是一种负担,而是转为享受学习的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二年级上册中的《购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内开展超市贩卖活动,摆上学生爱吃的零食、常用的文具等,在为其设定上不同价格,并给学生发放相应面额的人民币,组织学生参与到交易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面额人民币代表的价值,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增加趣味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有限,单纯地进行口述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无精打采,形成厌烦和抵触的心态,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也缺乏学好的信念,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入有趣的内容来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课堂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正负数”一课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温度计,并把温度计置于一盆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水中,让学生观察水的温度。然后再指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度数,同时思考在零度以下温度计上的数据是如何排列的,让学生看到温度计上的正负,并加以记忆。这样,学生通过观看温度计会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概念以及写作方式。接着,教师为学生创设三张情景图,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合作,一个学生进行信息的讲解,一个学生进行统计。教师制定规划:答对一题得10分,记作+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记作-10分。让各个小组进行竞争,并做最后得分的统计。同时,教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一家超市的经营情况,让学生进行分析并统计出每个月的盈利情况,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明确正号的意义以及负号能不能去掉的问题。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融入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探究,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双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就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为“双减”政策的有效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别强调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从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据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多采用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非常受欢迎的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通过给学生创设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多样化情境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收获知识,提升认知。例如,在教学“分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过生日分蛋糕的情境出发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迅速融入其中。当然,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多样、形象、直观呈现学习内容的优势丰富教学形式,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课内学习需求。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差异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纳入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的良性氛围中扎实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学习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习题整理,总结经验教训,掌握数学解题策略

在各科知识的学习期间,习题整理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整理习题的方式,使其系统、深入地总结学习期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掌握解题策略,进一步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小学生缺乏对习题整理的正确认识,因此教师要适当提出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习题整理不等于错题整理,习题整理本中可以记录经典的例题,也可以记录自己练习期间找不到正确解题思路的错题,但因为粗心导致的基础问题则无须记录到习题整理本中。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定期向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习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习题整理的方法。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中的例4是一道很典型的习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整理的这一例题:通过“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求一顶帽子的表面积(得数保留整十数)”这段简短的文字概括了题干,并在“解题分析”中写下“帽子只有一个帽顶,因此只需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并写下计算流程,此外还摘抄了教材中“实际使用的面料比计算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数”这段关键提示。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有效整理做过的习题,可以使其认真分析解题过程,从经典例题和习题中汲取解题经验或教训,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之一,具体来说,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接受新鲜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极为必要的。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投入数学学习中,在学习与实践中发展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元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研究[J].智力,2022(07):82-84.

[2]董文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侨园,2020(03):142.

[3]潘艳.小学数学解题思维见解[J].知识文库,2019(06):99.

[4]凌春媚.小学数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1):36.

[5]钟道林.提升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6(30):70.

课题成果:2020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解题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课题立项批准号:NJYXY20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