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赵晔

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摘要: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六要素一体化的英语知识活动观,是提高学生英语专业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根据当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况,并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课本中的课堂案例,研究教师怎样利用学生的活动观开展课堂内容安排,以兼顾学生的学情,活跃学生思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打好基础。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活动设计

引言:

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英语六元素融合的英语教学活动观(下面又称"教学活动观"),对融合英语教学内容和进行深度教育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也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提供了有效保证。我们也努力应用活动观,开展对小学英语课堂的研究,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阐述

所谓英语学习活动观就是指在特定的教学主题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离解、实验、移动等来经历的一些英语活动,以实现综合型、关联性与实际有机地结合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利用业已学会的相关英语专业知识,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途径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我英语理解与英语使用能力,并帮助自我思维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英语学习活动观有着以下的一些特色:首先,英语学习活动观都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而所有课程目标的设定也都是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更加注重于课程的完整性,以助力于学生综合英语文化内涵的提高;第三,注重认知范围和维度的扩展,遵循的是初步认知-实际使用-转移创新的发展思路。该活动观念对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指导意义。

二、活动观下的文本解读

学习内容的选择应当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即确定了学习文本的六要素:主题背景、文本形式、语文基础知识、表达能力、英语内容和学习策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高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中,Story time版块出现的苏海头痛发烧和麦克牙疼分别去看医师的二个对话,被认为是人和世界之间的故事。它的文章形式属于完全虚构的,通过二段对话出现在一个重复的句子中"What's wrong with you?I have""youshould/shouldn't"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句子的掌握。本课内容主要是关于场景的短句以及医生病人间的交流,能够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读后的总结环节,除了安排学生协助文中重要人物完成日记的活动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进一步发掘学生本课程的人文含义,将有助于发现学生利用本课程的方式学习时,会怎样地去看病,表现自己的感情,并學会关心别人。而合理地利用学习方式与策略,则可以提高学生掌握英语的效率,并训练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本班学生们前段时间在线练习的学情,我们可以从情境中总结语法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新知的积累与提高。

三、活动观下的教学设计

完成课文理解后,学生可以根据活动观的内容认知、活动参与和迁移创新三种维度来设置英语阅读活动,各个维度缺一不可,而且基本上无法颠倒次序。同时注重课程设计的情景化和有效性,结合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经历,在情境中切实推动学生的意识形成与思维拓展。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设计

学习认知类的活动,主要分为认知与注意、获取与整合、归纳与整合等活动。本课在内容设计时,先抓住主要背景,再针对学情展开测试,然后查找存在问题,逐步调整内容,最后将联系较密切的知识点内容放到一起,继而整合成文本,兼顾各层,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文内容的重点内涵和所包含的重要涵义。

为摸清学生课程内容,并了解课堂教学进程,老师通过计算机交流,指导学生和Doctor Sally进行daily talk,在这一过程上,老师们提出了如下课题:

Q1: Is everyone here todav?

Q2: Do you brush your teeth everyday?

Q3: When do you brush your teeth?

Q4: Do you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Q5: Do you go to bed early everyday?

Q6: Do you drink a lot of water when youhave a fever?

Q7: What can you do when you have a cold?

在七个问题中,除最后一个提问之外,前二个提问与课文中麦克的谈话有关,随后二个提问与学生日常健康有关,而最后二个提问则与课文中苏海的谈话有关。在七个问题中,除了二个特殊疑问句,其他均是普通疑问句,适当减轻了学生同答的困难,同时也可以更直接地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水平。在同答询问的过程中,老师们也针对学生课堂中实际情况,适度地增加了追问,从而增强了我们课堂教学英语的情景感与真实性,例如当我们同答了一个询问时,老师们追问道:Do Miss Gu ask you thequestion every morning? Why is Xue Lin not atschool today?由于我们顾老师们在每日晨间都要查看各班级到校状况,并格外关心未来班学生的情况,所以老师们的追问也使其中内容变得十分贴近生活,并引导学生逐步引入语篇意义情景。

经过了问答测试,老师看到学生对文字知识都达到了相当的掌握程度,于是省去了传统课堂上的理解文字的过程,直接展示画面并发问:Who are not at school? What's wrong with them?学生们经过了老师的指导和对画面的观看后能直接同答:Su Hai and Mike are not at school, either.They are ill. They go to the hospital. Su Hai has aheadache and a fever. Mike has aTooThache.教师接着展示了学生去诊所就医的场景,并通过指导医台小贴士,引导学生帮苏海和麦克查对具体的医院,从而顺利地进入了对文本信息的探究。

在总结了文本和医生给苏海的指导之后,老师直接指导他去总结情态句子should的使用,总结了Grammar time中的学习重点。在处理有关麦克的细节上,采用填写病历表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加以总结和归纳。这种练习涵盖了单词、句法和语篇内容,涉及到听、写、听、看和读写的能力训练。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分为说明与解释、分析与评估、内化和应用等活动。当学生逐渐掌握并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之后,老师便要以此为基础,帮助同学把新知识进一步内化并转变为创新能力。

该课的文句形式是虚拟的对话,因此没有设计说明与解释、分析与判断这二种最适合的非虚构文字的方式。在设计内化的应用项目中,提出了由学生协助苏海和麦克共同完成日志的项目。由于苏海和麦克都因生病而未能共同完成日志,沿用了义的情境设计,在学生共同完成日志的项目中,学生把文本中的对话变成了描述性研究法英语输出,使学生积累了阅读理解类项目中所有的英语资料,从而产生了相对完善的文本。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设计

迁移创新类运动,主要分为推理与讨论、批判性与评论和想像与革新类的运动。老师要引领学生感悟语篇背后的价值导向,并提升学生对主题含义的认知,从而推动学生能力向素质上的转变。

生本课堂英语教学内容中只是老师对病痛情况的简要表述,实际上更多的是在指导学生怎样做好生活细节,并提倡健康生活观,这一话题和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很密切,所以,在向老师展示当下的生活情景时,学生们满怀着浓厚兴趣,并纷纷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表现,如:

We should open the windows and keep theair fresh. We should wash our hands carefullv.We should wearmasks. We shouldn't go to theparks or the shops if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eshould stay at home as much as we can.

在这一流程中,所有学生英语的输出过程,都要求学生完成高阶思考训练,联系已学知识、白我与社会价值,能让学生去探索语文背后蕴藏的深意,并增强人文意识。

四、活动观下的教后反思

小学英语新课标明确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而活动观作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主要教育指导途径,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方向。老师必须在学习六要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课文,认真研究文本,针对课文的知识特点,设置各种层次的英语学习项目,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多样化的输出手段,提高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迁移技能,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打好基础。

五、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策划

(一)以单元问题相联系,进行思维性的教学

学生读书主要是以系统的掌握间接经验方式,因为书本中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前人所总结起来的知识和经验,而学生掌握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不可以凡事都通过实践掌握。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整理教材内容,以与单元主题为联系,因此设计的思维性指导与复习活动尤为重要。

我们给合了广东人民出版的开心小学英语教材,梳理了各年级各单元的知识,通过梳理了各年级各册单元主题,并结合本单元主题、同节单元主题、不同节单元主题中的知识点,帮助老师以更合理的思维性设计知识内容。题目虽然很多,但是每一种题目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除了以思维导图为引领,开展单元主题头脑风暴活动,跨课堂主题练习外,以趣味的英语绘本作为补充学习。教师设计了这一系列的主题思维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整理主要知识点,日常会话。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英语的课外读物,把主要知识点串联,以增加学生思考的广度。

(二)以教学实际环境为主体,开展实在的教学活动

"最正确的教育方法并非告知答案,只是向学生询问。"他也曾经如此说过。直接给学生回答,学生知道的是回答,没有问题,得到只是"鱼",而并非终身受用的"渔"。老师可根据学生产生活动的情景,设置实在的时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实例可以证明,当老师给学生开展了"我的爱好"口头表述活动,然后老师作出了评价,这是我们最经常进行的学习活动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口头表示如下内容:Hello, My name is Ben. Im 10 years old.myhobbyissw Im ming. I swim three times a week. My friend, Mike likes swimming too. He swims twice a week. Thats all. Thank you.這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材料,对老师进行评价,如:"语法正确,语音语调到位,掌声送给他。"这一次的课堂就算完成了,主角往往仅有这一个学生和老师,其余的只能是观众。课堂中产生的现实素材并不能调动得淋漓尽致,不能创造真正的课堂。学生口头表述结束后,老师们可以安排实际而又实在的教学环节,例如:让台下学生回忆台上学生的口头表述,亦或是直接对台上学生提出"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hobby? How often do you swim? Does your friend like swimming? How often Does your swim?"之类的学生交流式问答,老师必须全员积极参与,但只能对台下学生认真讲完后,加以反思和转换,也可以直接对台上学生加以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听觉专注性和口语应用能力有了一定效果。这种复述的认知方式,可促进英语综合,培养综合应用的技能。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要以给学生们更多的练习机会,并充分运用小学教学中生成的实际素材,设计实在的教学活动内容,使全体师生都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三)形成新规则,精简活动,精用活动时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上学有上课的规定,上学有老师问好,回答问题要立起来的细节规定。类似的,各种班级的也有其规定,没成规则的班级学习内容等于一盘散沙,为班级定了活动的规定,可更合理哥布林用的规定,实现常规性的时间学习。如:在学生上课前一分钟讲课,由老师为学生定好时间,当上课铃响,老师轮流一个学生上台演讲,台下的学生在聆听后做笔录或按照笔记,询问发言者。由老师定期检查小笔记本,并加以表彰和鼓励,从而促进学生常规的阅读行为的正常开展。不管是在课上,还是课前和课后,都形成了规律,精用的时间,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习。

为形成热闹的课堂气氛,有些老师利用课前最热部分又看电视,又唱歌,又舞蹈,甚至还循环几遍,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但这种看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效果不错,全员参与,气氛活跃。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是为了课前热身,热身形式多而重复,用时长,影响教学效果。蔡元培曾说过:"我们讲课,并不能像灌水入瓶那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激起学生阅读的兴味。"重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味而已,不要过分重视活动的多样性。例如:在课前热身读了一次诗歌之后,就应该按照诗歌内容来设计课题,并导入了这节课的内容。即使看了视频,老师也应该只看一小部分,并保留一些,让学生能带着问题思维进入这节课学习,从而形成对该节课程的兴味。形式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神目眩瞭乱,着重在吸引学生兴味,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课时,精简教学活动方式,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四)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如果恰当的设定每一种导入的环节能够更好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在英语教学活动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注意这种环节的设定。通过围绕着某个题材设定更加多彩、形象的开场白,引导学生走进特定情境,进而引发更具体的故事内容,从而能够使学生跟随故事情节走进特定情境,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使用英语去沟通与感受。比如,如果教师需要引入一些关于forest的新题材,就可以使用国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漫画——《熊出没》来进行,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课件来表现一个熊大熊二站在树林中的图画就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都应当和树林有关,所以学生们将很容易跟随这样一个图画而进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而这样开场将会使学生们感受到很愉快、有趣。

(五)开展迁移,引导创新,实现深度学习

英语的过程观可以促使学生实现迁移认知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加强指导,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深入阅读。书面英语比口头英语表达的更加细致和准确,能够把许多复杂的情况表达的更为简洁。因而,教师们应该针对一些较生僻的词汇来设计一些新的输出环境。比如,根据"Friends of the Earth"这一环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迁移性的思维,设计一种关于环境保护的英语问题,以便诱导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环境思维。

(六)理清内在逻辑,适度拓展深化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内容安排必须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式思维,或者说是学生更需要在深层上了解写作的基本思想、英语规则和内容的含义,因此,当掌握了read the lines和read between the lines以后,才会再联系到read beyond the lines的问题,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去发现动物四网的原因,寻找林木采伐所对动物生活造成的各种干扰,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思维思考之中,推理出假如人们肆意的毁坏了林木,我们人类的生活环境将会出现如何的变化。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内涵加以深刻认识,进行情感的激发与教育思想的融入。

结束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结合教与学,找到问题和不足,英语学习的课程也具有许多有待反思和完善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基于英语学习行动观的小学英语课堂,有效的培育学生的英语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葛思洁.基于学习活动观下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7):90-91.

[2]李敏.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