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宋延平

滨城区清怡小学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优秀文本的魅力,养成阅读习惯;有利于分散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到学习中,学会主动学习。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寻求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粗浅的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然而,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应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常会遇到的以下问题。

1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但是由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社会经验不足,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较为片面,理解能力并不强,且在家长、教师的保护下,内心较为纯粹,因此,小学生思考问题并不深入。由于思维限制,学生还不能很好理解学习和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以对很多学生而言,学习更像一种任务。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课堂体验,而长期使用固定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熟悉教师的教学策略后产生疲倦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丰富的课堂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感,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维较为固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长期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趋于单调。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喜欢采用讲解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阅读,而在阅读后,由教师对文本进行讲解,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无法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对阅读课堂的兴趣降低。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1.2 课堂阅读氛围不强

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有影响,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更高,思维更加开放;而沉闷的学习氛围容易使学生感到压抑,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启发学生。造成课堂氛围沉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主要的因素之一。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大部分时间处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要记录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尽管学生在课堂上显得忙碌,但是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时间少,对课文缺乏主观见解,因此对文本内容印象不深刻。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没有将学生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很多学生即使产生问题,也会碍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提出问题,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降低。沉闷的课堂氛围不容易使学生感受阅读乐趣,小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一般不会投入太多精力,是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将阅读看作课堂任务,课后不愿继续投入精力在阅读上,使得班级阅读氛围感不强。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十分困难的。

1.3 阅读形式较为固定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生各科作业量大大减少,留给学生课后活动的时间将更加充足。但是,部分教师仍然喜欢布置书面作业,使得作业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即促使学生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提升回答阅读问题的正确率,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由于长期接触到书面形式的作业,学生对这类作业并没有太大兴趣,反而容易产生抵抗情绪,不愿做作业或者敷衍作业。尽管布置纸质阅读作业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是这一作业形式缺乏创新,很难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阅读,是以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并不明显。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仅仅提升学生知识储备,还要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将思维局限于某种形式的作业中,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维方式,通过作业的形式,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优化策略

2.1 采用分层阅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教学的技巧

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阅读活动,但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知识基础不同,适合的阅读方法也就不同。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技巧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状况,否则容易出现学生不适应阅读技巧的状况,反而不利于学生进步。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阅读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差异化教学,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利于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开展阅读教学,首先应该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了解到班级学生阅读能力差距较大,部分学生能够快速完成阅读,并通过文章内容产生自己的看法;而部分学生阅读速度慢,往往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于这一状况,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三篇文本,说说每篇文本各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观察的方式总结三篇文本的特点;(2)阅读文本,说说故事梗概,总结三篇文本在描写手法上的异同,并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内容进行分析;(3)快速完成阅读,总结文章所运用的手法,说说三篇文章的精彩之处。”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班级学生的阅读水平。除了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出差异,教师还可以进行差异化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梳理文章情感变化,再回顾各个环节是如何表现故事情节或者情感变化的;而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套自己的阅读方式,教师可以为他们指出进步的方向,引导他们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多读课外文本,增加阅读量,积累阅读经验。

2.2 使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对小学生而言,总结故事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要准确把握文本情感变化并不容易。一方面,学生生活的场所较为固定,生活经验不足,情感感悟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使得学生在看待事物时总是会以自己的主观看法为标准,没有客观分析事物存在的习惯。基于这一状况,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情感融入文本内容,和文本中的人物展开“对话”,感受文本情感变化。例如,在开展五年级下册《清贫》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假如你们有很多钱,你们会用这些钱来做什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并让学生概括故事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方志敏相关事迹的视频,让学生对方志敏产生一定了解,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个时候,再让学生阅读文章,深化学生对“我”这一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让几位学生扮演文中的兵士,演绎文本场景,创设文本情境,让学生经历文中的“我”所经历的事件,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我”的形象,理解“我”对革命事业和对兵士的不同情感态度。

2.3 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阅读教学开展的形式多样,教师不能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而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该创新阅读作业的形式,增强阅读作业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展开阅读,帮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例如,在开展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布置阅读作业:“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完成阅读,将文本中你最喜欢的片段编写成剧本,邀请伙伴将故事表演出来,注意表演内容应该具有辨识性,并要凸显出自己的想法。”以表演活动的方式代替传统书面作业形式,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而表演活动能够为学生表现自己提供机会,是以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的表演具有辨识性,间接监督了学生完成阅读,如果学生没有完成阅读,在表演的过程中会明显显示出来;而要求具有一定创新性,则可以增强学生阅读创造力,培养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起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再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为学生展示阅读状况提供平台,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带动班级学生共建阅读之风,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不断积累阅读经验。如教师可以开展“阅读使我成长”读书分享会,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近所读的书籍,带给自己哪些影响。教师发现班级学生的爱好不同,所读书籍的种类也就不同。教师在开展读书分享会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突出展示书籍内容的魅力,把控单个学生分享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学生可以以评论的方式分享阅读内容,这种分享方式需要学生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

3 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让学生融入课堂,体会文本抒发的情感。此外,教师不能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为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不同的课堂感受,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阅读课堂开展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贺生霞.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16):120-121.

[2]陈小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2022(17):49.

[3]赵金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