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叶芳莹

龙泉市江南小学   323700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及原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项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都进行了调整。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评价

前言: 小学自然科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就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进行互动的地方,传统科学教学模式下,教师较为重视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重要检测和引导作用逐渐获得教师认可和重视。从小学科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引发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评价体系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此才能体现出教学评一致性,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下文主要分析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 忽略课堂评价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授完某堂课后,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接收情况进行了解,课堂小测验是检测学生优缺点及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学不注重考核,因此不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为其提供指导,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提升。

  1. 教师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下各科教师都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当前阶段,虽然核心素养教育已深入人心,教师纷纷对教学模式做出了改革,但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方面,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只在期中或期末的时候采取试卷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试卷考试评价方法只能反映出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把握情况,无法反映出其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素养,注重结果评价,忽视动态评价的模式并不合理,需要教师进行改进。

  1. 考核内容与核心素养脱节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不但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核心素养育人元素,还应在考核评价环节渗透核心素养内容,如此才能起到检测学生核心素养进步情况及督促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过程中忽略核心素养考核内容的渗透,导致无法准确检测出学生核心素养成长情况,考核内容与核心素养脱节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教师应当及时解决这一问题。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途径与策略

  1. 适当开展随堂测验

很多学生比较害怕考核评价环节,认为考核评价结果直接“宣判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害怕自己“考不好”。其实考核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也就是根据评价结果分析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和改正。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开展课堂随测,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课堂测试直接了解到学生在本堂课学习中存在哪些薄弱之处,以便及时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优化教学效果。

以“种子发芽实验”为例,本章节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探究明白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探究明白植物生长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将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告知学生,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让学生知晓所有科学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科学实验来论证。相应的,教师在教授完该堂课后可及时安排随堂测验,在随堂测验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过去所做过的植物生长实验,以“植物生长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题撰写实验报告,并在报告过程中体现出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之后,学生将报告上交给教师,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上交的报告进行审批,并从专业知识技术及核心素养方面给予评价,将评价结果以线上方式发送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及时更正自身不足,提升学习效率。

  1. 在小学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又被称为动态性评价,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掌握水平,还能从纵向角度反映出学生在某一阶段内的成长进步情况。小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体来说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分为A(优等生)、B(常规生)、C(基础生)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评价标准、以学生对科学知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掌握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现有水平、近期进步情况,现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差距等情况,并以最近发展区为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方式进行调整;教师也能通过以上测试,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进步情况,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形式。

以“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对学生做一次相关知识与素养的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在教授完本单元内容之后,教师可再次展开相关只是与素养测试,将学生两次考核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并结合学生日常考勤情况、学习积极性等因素,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最近发展区,并依次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并帮助学生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检测学生的进步成长情况,以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1. 丰富教学评价考核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试卷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但是这种考核模式与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并不相符,部分学生会因为考前紧张、考前畏惧而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且试卷考核模式并补能反映出学生核心素养情况,所以,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丰富、创新考核模式,使教学评价既能检测出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还能检测出学生核心素养。

以“生物与环境”为例,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可提前为学生设计考核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检测出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还能检测出学生探究实践能力,以便教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其学习效果,提升其核心素养。

  1. 增加评价主体

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几乎是唯一的考核评价主体,但是教师只能从自身职业角度出发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却难以从宏观角度审视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处于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并不利于后续教学方向及教学内容的调整。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可正确学校、同事及家长的支持与合作,邀请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同学科教师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不同的评价主体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现、指出学生学习方面及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自己在教学和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需要调整的方向。如,学校领导会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进步等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审视;学生家长会从学生学习效率及进步情况等方面对教学情况进行审核。总之不同的评价主体,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评价,使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结语:教学评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与核心素养挂钩,教师可尝试将核心素养元素融入考核内容,并通过创新考核形式的方式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增加评价体系的核心素养评价功能。

文献参考:

[1]叶娟. 借过程评价激学,促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小学科学多元化评价发展[J]. 读与写:下旬, 2022(3):0133-0134.

[2]魏华. 小学科学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J]. 甘肃教育, 2022(6):4.

[3]吴慧慧. 浅谈小学科学课评价现状及构建新评价体系策略[J]. 考试周刊, 2021, 000(0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