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

唐文芸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实验小学 536000)

摘 要在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而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通过深入学习,挖掘出与劳动有关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使他们对语文知识和劳动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本文从劳动教育的优势出发,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并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劳动素养;策略研究

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有关部门出台了多条政策,明确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到小学教学中,让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劳动是一切的创造物,也就是说,人的社会性必须具备劳动的性质。培养劳动意识要从娃娃抓起,把正确的劳动观念刻进学生的心中,并付诸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发展自己,创造更好的人生。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一来符合教育的社会人才教育需要;二是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提倡的现代教育思想,也就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它可以通过劳动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在劳动中获得灵感,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释放,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得到不断的发展。使每个小学生都能意识到劳动是万物的真谛,进而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顺应了营造劳动教育的大环境。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之中,使其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把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社会环境,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合作,夯实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实现人人爱劳动,个个会劳动,家家都创造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大氛围。

2存在的问题

2.1 未重视劳动教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价值已经明确,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北京,浙江,上海这些地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高,劳动教育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然而,在其它一些地方,因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较弱,导致教师对劳动教育知之甚少。

2.2劳动教育渗透途径单一

根据“五育并举”的思想,为推进劳动教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需要通过优化、完善具体的渗透途径,使之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对具体的教学途径缺乏深入的研究,所选择的劳动途径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甚至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僵化的渗透,这就使得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途径

3.1单元整合劳动实践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劳动教育的渗透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授完一本教材后,采用单元整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教师可以从课本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本,对其进行集中的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劳动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还能保证学生对劳动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指导学生的劳动,从而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充实了他们的知识库,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理论知识,多角度欣赏劳动技能,从而增强他们的书面和实际劳动能力。

3.2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劳动内容

只有在语文教材中丰富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语文课件等教学资源,把劳动教育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劳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深度融合,加深学生劳动观念。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劳动教育内容,解决了劳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此外,教师应总结、分析劳动教育成果,优化劳动教育渗透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也可以选择有价值的劳动教育资源,把劳动教育资源转化成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语文老师就能让学生思考如何向雷锋叔叔学习,让学生们去寻找“雷锋叔叔”。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劳动主题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展示劳动成果。

3.3合理利用课外读物,加强劳动教育

阅读能滋润小学生心灵,陶冶情操,通过点滴积累提高写作能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在此背景下,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向小学生推荐有价值的读物,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劳动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小学生知识覆盖面狭窄,知识积累严重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读书少,知识积累少,难以达到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重要价值,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通过阅读劳动题材的文本,使其自然而然地接受劳动价值教育。

3.4加强课外阅读和理解劳动精神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劳动的经典书籍,使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体会劳动精神的伟大。此外,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利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互动,学生读完后,应与学生讨论阅读后的感想,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

4 结语

在小学阶段,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提高其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随着我国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生对语文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劳动中,解决劳动问题,提高劳动能力。把小学语文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去,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们要齐心协力,为新时期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明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J].传奇故事,2021(42):68-69.

[2]谢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J].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20(01):269-272.

[3]徐惠凤.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J].文渊(中学版),2020(11):589.

[4]邓乔.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