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合唱教学的改进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探讨初中合唱教学的改进策略

陆莺莺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奇韬初级中学 366108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初中合唱已经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艺术情操的陶冶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合唱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初中音乐课堂内,团队合唱往往能赋予学生更丰富的音乐体验和更细腻的音乐认知,从而促进他们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

随着中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化,明确提出了音乐合唱教学策略,并被广泛应用到了中学的音乐课程中,老师在讲解时,可以按照曲目的类别,合理规划教学步骤,指导学习者首先听到歌曲,然后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最后让全体学生都学会合唱歌曲,如此就可以提高大合唱演出效果。

一、注重提升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训练

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其一要注重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拥有对合唱的兴趣是合唱教学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为了发挥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学习缺乏耐心,因此对于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合唱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让初中合唱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就必须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摒弃主观厌恶情绪,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合唱的效果。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尽量减少专业术语,多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赋予肢体动作引导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节奏轻快的简单曲目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欣赏精彩的合唱表演,引导学生从中领会到合唱的魅力。其二要注重音乐基本功的培养。为了取得最佳的合唱效果,就必须将音乐基本功的锻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对于合唱教学来说,只有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功,才能让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尽管合唱活动是一种集体行为,但集体中每一份子的贡献都决定了合唱活动的效果。对于学生基本功的锻炼,前提是科学的发声和听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声音、气息、试听等方面的练习,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让学生的基本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从生理上来说处于变声期,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合唱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曲目保护学生的嗓音,最大化避免学生的发声器官受到损害。大量的教学实践显示学生的歌唱姿势会影响音质,进而对合唱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演唱姿态,比如通过简单的形体训练塑造正确的歌唱姿势。清晰的吐字发音,也是合唱活动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在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语言与旋律融入其中,提升学生歌唱中咬字、发音的训练效果,让学生养成字正腔圆的歌唱习惯。其三,是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与独唱活动相比,合唱活动是一种集体行为,群体中的每一分子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集体成员的团结协作是影响合唱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加强对学生音乐作品内涵的引导

众所周知,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而这些情感需要通过声音的节拍和节奏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展示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学生需要能够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丰富情感。为此,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实践时,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科学演唱技巧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其一,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世界。

三、不断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不同的表现方式所展示的艺术特点各不相同。合唱声音的长短、快慢、节奏的差异都会对作品的音乐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示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不断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首先,根据作品结构对作品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的结构出发,提前设置好音调和节奏,采用正确的风格进行演唱,进而提升合唱的表演效果。其次,将伴奏音乐融入其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伴奏音乐作为合唱的重要组成,可以营造良好的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伴奏音乐,确保伴奏音乐为音乐作品的合唱表演增添艺术魅力。第三,分析作品的情感起伏。此起彼伏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合唱活动也不例外,情感有强有弱,相互衬托,更能凸显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合唱曲目中的情感起伏以及起伏的衔接。

四、明确教学意义,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学生充分参与到合唱训练中的基础,是合唱训练效果得以增强的前提,所以,在合唱训练组织实施中,教师需以教学意义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首先,教师可对合唱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在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同时,使学生感知合唱教学与音乐教学的不同,体验合唱的魅力。其次,在合唱训练中,教师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先了解合唱是什么、合唱有怎样的特点、合唱的声音结构、合唱的位置特点等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对合唱训练产生好奇。之后,可播放经典的合唱作品,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并因此对合唱产生兴趣。随后,教师可抓住时机开展合唱训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现站姿、情绪可对合唱效果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并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合唱能力、形成相应音乐素质。再次,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在播放完合唱作品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使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为学生进行合作训练奠定良好基础。

五、设置趣味合唱,提高合唱水平

趣味性的合唱训练可实现寓教于乐,可增加学生的配合度,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所以,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设计相应活动。

例如在歌剧《刘三姐》的合唱训练中,教师可先划分声部,并对合唱技巧进行教授。在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开展对唱山歌、角色扮演等训练活动。由于这样的合唱训练较为新颖、有趣,所以学生的配合度较高。而在学生参与合唱训练的同时,教师需对学生的合唱情况进行观察,并基于学生存在的合唱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合唱方案,以帮助学生改正不足。此外,如果整体氛围较为融洽,教师可引导表现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将自己的学习方法、训练技巧分享给其他人。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合唱训练的组织实施须遵循整体性、生本性、持续性原则,并采用一定方法。上述进行了探究,提出了明确教学意义,培养合唱兴趣;设置趣味合唱,提高合唱水平;注重感官配合,提升合唱能力等方法,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在同. 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J]. 新课程, 2018(11):1.

[2]易琴.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技巧及策略探讨[J]. 速读(下旬), 2016, 000(012):83.

[3]潘加才. 匠心引领合唱训练 让美妙和声唱起来——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J]. 名师在线, 2016(9):93-95.

[4]周霞. 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22):1.

[5]郑宇. 初中合唱音乐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有效路径研究[C]// 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 2019.

本文系大田县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探索》课题(TKTZ-221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