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对分课堂(PAD Class)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基于高校对分课堂(PAD Class)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

黄恩,颜信,杨雅静2,3,,宋洁2,4,王凤2,5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23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着高校课堂教学体系不断改革,论文研究对分课堂(PAD Class)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析高校对分课堂教学现状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提升与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体系中的运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学生中心,教学实践

一、引言

“对分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高校专业课堂填鸭式的教学现状,强调教学各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坚持讲授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与“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形成有机结合,能解决高校专业理论课堂的教学瓶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各环节有序开展,有助于获得更大的学习主动权。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讲授专业类课程时,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基本环节。恰当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讲授专业理论课程,有助于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与课程学习评价的科学性。

二、高校对分课堂(PAD Class)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

    在当下信息传递以网络传输为重要媒介背景下,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正在经受一定的冲击。教学内容如何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如何更加生动多元,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日益强调高校内涵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改革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教学模式,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将对分课堂应用于高校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课程层面

依据课程设置特点,高校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性。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充分讨论所学内容,可促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观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情走向,有效提升大学生对课程的认同[6]。从教学目标上,高校课程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课堂讨论来解决问题,并完成课程作业,符合高校教学大纲要求。

(二)教师层面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提升教师授课针对性。在高校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青年教师,如何取舍内容,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设计与执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展示教学知识的框架结构与重难点,需要教师从“战略”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全局把控与精心准备。因此,教师只需要集中精力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提炼重难点内容进行精讲。此举,将显著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探析运用专题讲授,取代传统课堂章节式讲授,教师主要针对专题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此模式可有效避免相关内容,重复叠加所带来的教学压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可通过优化教学进度,凝练课堂讲授重点。
  (三)学生层面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传统高校教学侧重于教师单向教授的生硬模式,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则侧重于自主学习、精讲留白。教师讲授时间缩短,精讲留白,设计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自学与思考内化空间。学生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继而在课堂讨论环节表达自己的学习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在教师引导带动和信息化平台加持下,学生间的交流相比传统课堂更加活跃.学习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更强[6]
    三、现有高校传统课堂教学体系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受教育者主体意识不显著

在诸多现实因素影响下,部分学生由于定位模糊与思维惰性,阻碍了主体意识内生与教学改革的演进。在讲授环节,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在短时间内被动记忆大量信息的受众者,而是要紧跟教师节奏,主动把握教学主题与构建相关要点的基本轮廓,积极思考与探索。在内化环节,学生首先需要收集与研习文献资料以扩充、深化认知结构,后经过掌握知识体系生成逻辑、演进规律与实践应用,进而形成自己独到见解。

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理论,形成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被动局面。高校作为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课堂教学多元化的可能,束缚了青年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不同方式。

(二)施教者对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群体中有部分教师并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多为相关的人文社科学科背景出身。这导致在推行新型教学改革模式的应用过程中,相关教师因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而对新模式产生抗拒心态,认为按照教科书内容向学生讲授相应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将大大减弱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推广。

教学理念滞后。高校教学改革由来已久,但教师在长期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取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三)学生课堂自主意识淡薄

课堂参与度低。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专业课程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缺乏学习主体意识,在思考与实践方面整体素质偏低,普遍存在“身在心远”的现象,不愿积极参与讨论式学习,对于自主探索式学习模式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主体意识淡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教师主导转向教师与学生双主导。在双主导课堂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意识,共同分享教与学的权利,共担承担责任。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长期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存在主体意识淡薄、主体性缺失,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等现象。因而,学生接受个体主导性较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适应。

四、高校对分课堂(PAD Class)教学模式的推广措施

(一)新颖教学设计环节

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互动与学生全方位参与,从教学流程重构与教学内容调整角度,探析课程建设的路径,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对分课堂进行了优化调整。在教学框架上分成线上与线下两部分,每个教学单元依次包括P-A-D-E四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P-A-D)在线下课堂进行,最后一个环节(E)为全班交流环节。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可按这四个环节进行相应设置。

(二)对分课堂讲授(Presentation,P)环节

对分课堂讲授(Presentation,P)环节,主要包括教师概括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以及重点难点,并以“精讲留白”形式展开。这一环节重在通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精炼讲解,触动学生的共鸣,引导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对分课堂内化吸收(Assimilation,A)环节

对分课堂内化吸收(Assimilation,A)环节,主要包括学生课后学习的材料,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以及教师讲授后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完成课后作业,最终实现个性化内化吸收。每位同学可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理解能力,完成相应的作业。同时,在现有能力基础上,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获得感。在作业设置上,既包含客观题设置,达到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核,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知识要点,提升大学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上得以提升[2]

(四)对分课堂讨论(Discussion, D)环节

对分课堂讨论(Discussion, D)环节,主要包括学生把内化吸收环节中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以及疑惑在课堂上分享,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生、师生交流,最终达到解惑释疑目的。教师选取紧扣各章节学习内容的典型要点前沿研究、社会热点校园文化等内容,供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此环节设置为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有利环境,不仅培养学生们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还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对分课堂班级交流(Exchanges,E)环节

班级交流(Exchanges,E)环节是学生依据自身学科背景,自主选择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疑问率不高,但仍然存在的问题,不再占用课堂资源,而是依托学习通,录制成微课视频,提供给班级同学自主交流学习,从而完成针对性指导。
   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既能理解知识要点等低阶能力。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合作与协作、自我约束与管理,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呈现出高阶性特点,对知识、能力、主动性,以及自主能力的培育大幅提升,而这正是“金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五、高校对分课堂(PAD Class)教学模式实践的具体对措施

高校应制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应包含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考察,以及出现突发事件与重大教学事故如何应对,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规范化条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是课前重要的准备工作。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保障对分课堂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同时,也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高校在改进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搭建合适的教学平台,积极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4]

(二)更新教学观念,培养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培训,结合当前学生特点,深刻领悟高校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反思过去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将培训学到的对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培训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综多种力。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反思,进一步总结经验,提升多种能力。其一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对分课堂中,教师要从传统课堂的大满贯讲授转向精准留白,讲授内容要牢牢把握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其二是提升教师引导能力。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三是提升教师随机应变能力。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处理,防止课堂处于停滞状态。

(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拉近距离,沟通交流。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长期学习生涯中,认为教师是掌握知识传播与解释的“主角”。要改变这种认知,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换位”,进行双向讨论、沟通与交流,拉近彼此距离,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对分课堂的重要性,主动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四)增强学生获得感,培养正确学习动机

学生对知识获得感的提升,对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3]。增强学生对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情感认同,就是要培养对其积极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接受并配合专业课程的对分过程,这也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推广的基础。

结论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实践中,已发挥出一定的优势。在高校日常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中,也能调动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积极性。但在进一步深化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与学生,均存在一定认识与准备上的不足。在未来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高校、教师与学生三位一体有效沟通,通过机制引导,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地不断探索与实践,能够逐渐克服相关教学环节中的瓶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也将能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由晓琴.“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财务与金融,2022(03):79-82.

[2]张建英,杜鹃.“对分课堂”高效落实“双减”[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09):38.

[3]李志锴.对分课堂体系下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26):7-9.

[4]史瑞欣,彭进松,施连旭,赵晓虹.基于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3):128-131.

[5]黄莹莹.研究生思政课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理路—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04):55-59.

[6]王浩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价值探讨[J].知识文库,2022(12):181-183.

作者简介:黄恩(198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导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成员,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产品企业质量管理与标准化,食品安全规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企业数字化转型

通信作者:颜信(1999-),女,会计专硕,研究生,联系方式: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430023,1476092692@qq.com。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贫困治理组合政策中长期效果评估研究,编号:20AJY013;2022年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县域产业优化升级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2022259;2022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科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字化赋能驱动湖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Q23;2022年武汉轻工大学校立教研面上项目:基于高校对分课堂(PAD Class)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M2022014;2022年武汉轻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研一般项目:基于对分课堂(PAD Class)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Q11。2023年武汉轻工大学校立科研一般项目:数字化赋能驱动下湖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模式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Y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