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趣   培养创新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2
/ 2

创设情境激趣   培养创新意识

袁丽雅

陕西省汉中市中山街小学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教育契机,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开拓未来的目标出发,开放教学思路,创设生活情境,精心设计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插上创新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关键词】:创设情境  诱发意识  提供空间  激发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教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根据自己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大胆放手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一、捕捉“生活现象”,诱发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

二、走进“生活天地”,提供创新空间。

在教学中,可利用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索,达到思维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南昌正在建设花园城市的一角-----南昌人民公园。公园门口在购票窗口上写着:门票每人5元,满50人可以享受团体九折优惠。我要求学生算算有48人买门票需花多少钱。

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学生特感兴趣,思维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讨论,很快得出了答案。

(1)每人一张票要花:48×5=240(元);

(2)50张打九折,多买2张还少花15元:50×5×90%=225(元);

(3)多买2张再按原价推销出去:50×5×90%-5×2=215(元);

(4)如果把多买的2张再按九折转卖出去,需花50×5×90%-5×2×90%=216(元);

多么奇特的构思,多么充分的理由!给学生一片广阔的生活天地,为他们的思维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三、创设良好氛围,使其敢于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给与申诉机会,保护创新萌芽。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目的”,而学生的主动发展又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基础,离不开他们所掌握的信息,离不开他们的互动。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是教育对象,更重要的是看到学生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哪怕是错误的资源),而这种资源最有利于他们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有一位教师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先与学生一起认识理解了1/2,再让学生创造1/2,并把学生折的纸贴在黑板上,及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1/2。但有一个学生创造的是1/4,师:1/4是什么意思呀?这时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老师是叫我们折1/2,而他折了1/4,跑题了。老师说:是跑题了,但我想还是让这个小朋友来说说,好吗?生:我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师:对这位同学所折的所说的,你怎么评价?生:他的境界高、他的做法很创新,你只教了1/2,而他创造了1/4。等等。师:我要向你深深地鞠一个躬(鞠躬),我真的好佩服你。(面向全体同学)他先前已折出了1/2,后来自己又折出了1/4。像他这样的学习,就是创造性学习。你们的手痒不痒呀?话音未落,学生的小手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来了:1/3、1/5、1/16、1/32……各种分数相继产生。

五、设计实验情境,激发创新精神。

例如,在“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准备几张形状不同的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检验。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设计出四种检验的方法:一是分别撕下每个内角,将他们的顶点拼在一起;二是直接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割在两个三角形中;三是把四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四是在四边形一边上取一点,连接另两个顶点,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当然仅仅通过实验还是不够的,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观察,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出猜想,最后仍用实验加以验证。学生在实验时,要像一个小数学家那样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来,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理论证明,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就会逐渐地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

由此可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有利于其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晓东《让数学思维与操作活动共舞》【《江苏教育》】

2、吴淑红《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

3、李武平《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学习》【《小学教学研究》】

4、朱耀溪《走近生活学习数学》【《小学教学研究》】

5、《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