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启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4
/ 2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启示研究

黄章匾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310053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高校劳动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更能提升大学生劳动者的劳动素养和劳动创造能力,以知促行,汇聚知识的磅礴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关键词:知,行,劳动教育

作者简介:黄章匾,男,1987-07,汉,,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761200F00201

一、以知促行,汇聚知识的磅礴力量

孔子主张行为先,“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道家老子主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2]王阳明说道: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3]

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非常注重把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例如,曾国藩曾把“习劳”作为教子的日课之一。《弟子规》中就有很多关于此方面的规劝,如父母生病了,应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对待自己的衣物应该“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平时做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知者行之始”,知是基础、是前提。在当今时期,劳动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行“、”合“、”一“应当是大学生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这一代大学生出生时期已经是千禧年之后,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和视野都区别于90后,思维也更活跃,但是不乏有那些缺少劳动思想的学生,浮躁、懒散、爱幻想,专业知识也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缺乏劳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变化,与时俱进,着眼于大学生的特点,依托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和经验,同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从新的角度引领大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劳动教育,明白”实干兴邦“的内涵,真正理解”知“、”行“、”合“、”一“的现代意义,在劳动教育中获得新的知识内涵。

劳动教育区别于普通的通识课程,它不是简单的讲授劳动知识,也不是老师讲授知识,学生就能理解劳动的内涵,而是需要从新的角度去设计相应的课程,把”知“和”行“合一,让学生将劳动的文化知识和劳动的实践进行统一,把劳动的文化知识融入到劳动的实践中,再在劳动的实践中感悟劳动的知识内涵。高校应当将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这4个方面,融入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同时把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做好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把劳动教育全过程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当中。

高校的劳动教育要却别于中小学,以人为本是高校的办学宗旨,人才至上,就必须让教育进行先行,对00后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的开展,首先要将老师、学生同时结合学校,三者缺一不可,互相联系,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老师为授课的核心,同时以道德为范本的授课思路,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在专业课里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一同进行相应的考核。此外,高校的劳动教育还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突破,比如必须将劳动思维进行转化,在新时代,劳动的内涵和形式已经进行了拓展和丰富,其次,劳动的实践过程也应该得到反思,反作用于劳动理论知识授课的形式,同时将劳动理论知识进行拓宽和丰富,最后,要将体验教学走向创造教学,给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能从现有的劳动知识和实践中,创造出具有新时代大学生特色的劳动成果。

劳动教育的提升,不仅仅是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文化知识,更应该提升大学生的劳动实践技能和劳动创造能力,新时代,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高校的劳动教育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特点,创新现有的劳动教育模式,跳出现有的劳动授课方式,构建更具有实践价值的育人机制,同时加强社会和高校的合作,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思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能将劳动教育的精神应用到科学研究当中,以全新的劳动者的姿态去服务社会,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真正做到”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二、以行知,丰富实践性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最大的特征是实践性,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别于中小学生,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同时利用校友资源,社会资源挖掘更多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和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知识内涵。可以分类拓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更加满足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劳动实践需求,可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不断推进相应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建设,同时与乡村振兴建设点和农科教合作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合作,拓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

另外,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校园的生态建设也一直是校园建设的内容之一,可以将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和校园的生态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大学生对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清扫,不仅可以净化环境,同时也能让大学生在劳动中感受校园的文化,增强服务师生的劳动意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实现社会实践与劳动实践的统一,强化劳动实践能力。

三、知行合一,书写劳动教育新华章

   新时代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参与者和改造者,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定义,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实践进行融合,制定出新的评价和指标,比如,劳动的知识内涵占比20%,劳动的技能水平占比50%,劳动的创新能力占比30%,劳动知识中,传统的劳动观念占比10%,可以通过聆听报告会、聆听老师上课等获得相应的分数,劳动技能中,劳动实践、劳动服务和日常的劳动也可以进行细分,比如各占比20%、20%、10%;此外,高校的劳动教育应当区别于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所以在创新劳动能力中应该有更加多元和专业特征的内容,而不是进行固定的分类。

新时代大学生处在信息技术爆炸的舞台,有巨大的开拓空间,对于劳动教育的检测和评价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和大学生的一卡通挂钩,学生自己登录系统上传相应的劳动学习材料和劳动实践情况,教师在系统平台上直接进行评阅,系统自动折算相应的模块得分,最后自动结算出该生的劳动教育课程成绩。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劳动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更能提升大学生劳动者的劳动素养和劳动创造能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程树德2013 《论语集释上》第113页,中华书局。

[2]汤漳平、王朝华2014 《老子》(第四十七章),中华书局。

[3]陈荣捷2007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