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张初升

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昆江运杰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发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促进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加强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探讨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利用数学课堂这一基本载体,使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德。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推进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通过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基本目标。

一、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德育体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抽象的学科,但它也不仅仅只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理性精神和思维严谨的培养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理性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学生在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时常常要为一个运算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条辅助线段的作出而绞尽脑汁。这就容易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也就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思维严谨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通过演算、验证、逻辑、推理等多种形式,可以使学生达到严谨的思维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技能性,让学生在做事情时具备条理清晰的特质。在渗透德育教育时,首先需要从学生的审题过程和解题过程入手,使其具有规范性,并且需要保障学生书写整洁,能够站在多个不同的角度思考相关数学问题[1]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原则

(一)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原则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认知水平具有从低到高层次性的发展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目标,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确保既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又能达到德育效果。教师应避免过多地拔高要求,或者在盲目降低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德育渗透,而是需要通过审时度势,在避免一蹴而就的情况下,随着德育教育逐渐渗透于小学数学学科中,充分体现循序渐进这一基本原则[2]

(二)突出学科特点,适度渗透原则

德育教育通常是针对学生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的品行受到熏陶,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但由于数学课一般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教育点,这需要教师找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渗透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得到熏陶和锻炼。教师应避免过度重视德育化的转变,而是要注重对实际情况的把控,遵循适度性这一基本渗透原则。

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实际,融合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通常是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情感为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防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良好表现,通过肯定鼓励和支持,有效发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可以自觉端正个人的思想与品质。

例如,在《条形统计图》教学阶段,当学生能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加深对统计图等数学工具的认识以及描述等过程之后。此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布置与之相对应的练习题。即:根据我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情况统计,设置人数、名称等2个栏目,在课余时间,将学生的上网、读书、打游戏机、体育锻炼等人数记录其中,其数量分别为9人、17人、8人、11人等。通过引导学生回答“课余时间同学们做什么事情的人数最多”,并将所做事物不同的学生数量进行对比,以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想给其他同学提出哪些建议”为主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其他课余时间。在良好的思想指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学习和参与活动,达到开阔视野的效果。在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习惯,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

(二)利用数学知识,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中所涵盖的德育教育内容,与其他类学科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往往隐藏在教材内容当中。因此,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所隐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并将其全面融入于课堂当中,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作为基本载体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避免单纯地讲解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结合相关数学知识,透过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隐藏在知识后面的德育意蕴,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发掘课堂新知识。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出示教学目标后,可让学生们实地考察一下学校的花圃中每个圆形花坛的面积。此时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看看圆形花坛里面铺满了草,其实草的面积也就是圆的面积。而草是由一块一块形状大小相似的正方形拼接成的,通过算草的面积就可以算出圆的面积。通过同学们的实地考察不仅可以清楚的知道圆面积的一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美丽的花坛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舒适、清鲜的学习环境。这也呼吁着学生们要爱护环境,共同呵护我们的校园。在这样子的一个设定下,首先可以大大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其次也可以引导学生要热爱我们的校园。

(三)利用课堂交流,促进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行为和情感的变化,为学生的正确行为做出正确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思想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交流当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通过精心设计课堂交流环节进行德育渗透,在师生共同探讨时,总结孝敬父母、热爱国家、尊敬师长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促进双向交流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借助教师的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和敬业态度,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入“哆啦A梦”这一动画人物,借助“哆啦A梦口袋中的时光机”,带领学生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场景。借助多媒体设备,采用视频或图片的展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的时间之后,再出具火箭的照片,带入我国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这一故事。在课堂交流过程中,适当融入“年、月、日”等新课知识点,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关注我国发展的重要时刻时,进一步掌握与之相对应的数学内容,促进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3]

(四)利用科史内容,诠释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渗透过程中,数学史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搜索与之相关的历史内容,采用直观展示的形式,使学生可以了解数史材料,并且可以拉近古代数学家与当代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发明历程,以及我国当前所取得的领先数学成果,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如在教《圆的周长》时,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数史内容的融入,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学习欲望。

结束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教材内容,设计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环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明确完善的德育教育目标。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团结友爱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还需要同步发挥名人效应,使学生能够将数学家作为榜样,在科学探索中积极投入,形成专注的研究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向阳.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反思与策略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21,(21):1-2.

[2]乔孟强.中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J].教育现代化,2021,(37):90-91.

[3]杨春波.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思想简谈[J].吉林教育:综合,202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