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柴倩倩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亚中学   730000

摘要:因缺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作品无法起到让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艺术素养的知识,而传统的神话故事与传统民俗蕴含着丰富的趣味性并具有极强的可探索性,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艺术的赏析与鉴赏能力,为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发展提供帮助。因此,结合教学案例的对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因为年纪较小自制力较差,受外进原因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美术理论知识的积累相对稀缺,如果教师持续地讲解单一枯燥的教材知识点会让学生在当前对美术的学习中兴致缺失,进而无法起到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涵养,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创新式的教学目的,全面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与学生艺术知识的储备同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养的起到有效提升,让学生全面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魅力所在,弘扬民族文化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传统文化渗透小学美术教学现存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改政策的落实发现教师过渡地干预课程进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打消学生积极性。部分教师对于美术课程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上过于生硬,教学内容的设置、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乃至课后问题的思考统统有教师的影子,严重影响了新课改政策落实后的以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本质的目标,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小学美术的学习毫无热情,兴致缺失。

(二)美术教学不贴近生活

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部分教师会先开展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出今日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一些晦涩难懂的绘画技巧和画家词条的解读往往使学生头晕目眩;色彩可以刺激大脑认知与分断能力从而帮助记忆,单一的理论知识就好比一副严厉刻板的黑白画,目前学生的艺术素养与鉴赏的能力尚未建立因而无法欣赏与理解其中真正含义。

(三)教材匮乏教育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了对美术的教学上只能采用较为原始的教材去赏析作品,由于美术联考和校考的题目大部分地区均是偏向西方艺术的表达形式素描、速写和水分水彩静物的绘画;加上近年来美术专业对于“国、版、油、雕”等专业课的选择上更偏向于西方艺术,选择的顺序是油画优先雕塑优先版画最后才是国画的选择。国画的分类众多、画法技巧也相较难;教师一般以西方艺术的鉴赏为基础是因为油画对于国画相比较更容易直观地被学生理解且西方作品对于颜色的运用上更为鲜艳刺激,国画的韵味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无法深刻理解与欣赏。

三、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目前这一阶段尚未形成自我对艺术表现的想法,也没建立艺术鉴赏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通过美术教学为引导,指引学生对艺术素养的培养,同时因对艺术的品鉴能力尚不完全因此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接受度更高,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于传统文化魅力的理解度也会更强。艺术来源于生活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通过对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痕迹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交互,生活离不开艺术且处处是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身影。例如过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剪窗花、挂灯笼,通过课堂讲解窗花的制作方法,让同学自行设计并裁剪出自己喜欢的样式,从触碰中感受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对艺术的理解鉴赏能力的养成。

(二)开展课程创新实践课程

小学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和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课程内容,因课时的限制等原因导致教材上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的篇幅有限,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依据教材去讲解难以有效地提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效地拓展实践课程引入新颖的教育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能够促使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教师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开设创新实践课程:

  1. 教学模式的创新;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种类丰富,包含诗词、书法、绘画、刺绣、雕塑等形式,丰富的传统文化种类与美术教学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名家作品用故事的表达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阶段不同环境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增加学生民族素养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增设学校周边或本地艺术展地参观的实践课程,通过切身的体验近距离地感受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通过对比西方艺术作品的奔放和我国传统艺术的内敛细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与表达能力的建立。
  2. 课程模式的创新;西方艺术更看重于对学生想象创造力的培养,例如我们命题让学生作画如“画一个你想象中的太阳”我国学生大部分会画一个红的、黄色或橘色的圆,周围会有不同样式的发散形的光晕,或许作品本身没有任何错误我们自小学习的太阳就是暖色调为主的还是个圆形的。但是西方学生的太阳会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可能是个三角的也可能是蓝色的总之是千奇百怪的,他们的教师不会局限于单个物体的形状对错颜色上的分别去纠正学生,对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予以鼓励式教育,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保护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课堂上可以通过每课时所讲解的绘画技巧或者艺术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作品的现场创作,或者提供一张名家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进行二次创作,这个课程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逐步地渗透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主义精神,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民族自豪感。
  3. 开展实践课程;以小组为单位了解不同民族的民俗特点;通过地域、生活习惯、服装服饰、家居用品、语言特点和艺术作品等角度出发进行小组汇;对于习惯和民族特色相近的民族进行同组内对比式的讲解。例如,对于某些是少数民族数量较多的地区重点讲解,民族民俗特点较为明显的重点讲解(注:各民族要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教学案例:开展一堂扎染实践课程,需要准备一件不用的浅色衬衫或任意可外穿的衣物配件,教师准备棉绳和颜料如授课条件安全条件允许下一口旧电饭煲,通过绳子捆绑衣物后颜料浸染形成的留白展现扎染的艺术。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自行查找扎染属于哪个民族的传统工艺、白族与彝族扎染不同之处以及扎染的种类与方法。
  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作品的展示也同为重要;为学生举办阶段性汇报作品展,通过展览的手段为学生展示实践课程的成果,起到一定的温故而知新的作用。通过展览鞭策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义卖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制作的小工艺品进行以物换物或提供虚拟货币的形式进行交易,活动的作用是可以让学生的作品科学流通,学生对物品的价值与劳动价值产生基础的理解概念。

(三)加强教育资源的跟进

通过在校实践活动与艺术馆的校企合作关系,跟进学生去美术馆或艺术类院校参观的可能性;开展学校与多方合作共创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本质上的支撑,对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增加学生艺理知识的储备,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艺术理论知识的储备,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可触碰的艺术理念激发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郝英杰,耿超.小学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5):128-129.

[2]陈华珍.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2(10):19-21.

[3]樊睿.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22(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