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小练笔,写好大作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用好小练笔,写好大作文

黄佳

明溪县实验小学

小练笔是围绕主题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小练笔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而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多次安排小练笔题目,这些小练笔由读到写,促进了读写结合,为习作铺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因此我引导学生摘抄优美句段,并进行积累背诵,之后指导他们运用、仿写,做到读写结合。如《少年闰土》课后的小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写。我指导学生从色彩、动静结合、环境加动作描写等方面着手,进行练笔。有学生写到“金色的阳光洒在蔚蓝的海面上,泛起一层层金光,柔软的海滩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头戴遮阳帽,身穿粉色泳衣,一手举着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一手比着耶,脸上的笑容灿烂无比。”还有学生这样写“太阳收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圆球挂在蔚蓝的天空中,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印着夕阳的余晖,用橙色的分割线把大海分成了两半,好看极了!不远处的海岸上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面朝大海,痴迷地望着这美丽的景色。”

《开国大典》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将阅兵式具体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了在习作中借鉴这种写法,在课后布置了小练笔《多彩的大课间》。在单元作文里,我以“挤眉弄眼吃饼干”游戏为依托,指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好大作文。因此佳作频出,点的描写生动形象:“我迫不及待地把饼干放在额头上,我使劲地挪动着眼球和眼皮,甚至把眉毛都挑了起来,可饼干就像沾了胶水似的一动不动,我继续发挥“挑眉神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没一会饼干就滑到了我的鼻角处。”面的描写具体可感:“老师刚说完游戏名,教室里像空锅里倒水般——炸开了锅,同学们兴奋极了,一个个交头接耳,跃跃欲试。”点面结合,既给人以整体感,又细致刻画了人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效借鉴课文的写法,以此提高写作能力。

二、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仿写是引导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小练笔。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在写之前,重点指导:课文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中所采用的具体事例是什么?课文是如何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指导过后,学生的练笔有了方向,因此有学生写到:俗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向着自己的志向前进,就一定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最终走向成功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不仅如此,袁隆平爷爷也是在看到中国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便立志改变那一切。于是,他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在千万次的实验后,袁隆平爷爷终于种出了合格的杂交水稻并推广使用,解决了中国人的饥饿威胁。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反之,若一个人胸无大志,就是再简单的事也不会成功。

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写作契机,因为它以教材为凭借,形式可参,语言可仿,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大有益处。

三、体验生活,丰富素材

六年级下册在学完《腊八粥》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练笔内容是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在讲授课文时,我重点讲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放学后吃自己最喜爱的食物,重点放在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等方面。于是有学生写到“提到馄饨,谁不是口水直流,马上就想尝尝热腾腾、香喷喷的美味呢?把葱、姜、精瘦肉剁碎,加上食盐、酱油等搅拌均匀,用筷子夹起一小团肉放进薄薄的馄饨皮里,两手轻轻一捏,一条小鱼似的馄饨就诞生了。包完数十个,放入烧开的水中,这些小鱼就在水里随意翻滚着,最后争先恐后地露出水面。透过薄薄的馄饨皮,可以看到里面的肉馅儿,飘升的热气中散发着浓浓的鲜肉香……单是这样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盛出来,一口一个地往嘴里塞呢!”还有的学生写到“土豆和排骨已经被披上了一层“红布”,夹起时分不清是土豆还是排骨,分辨任务只能交给味蕾了,刚入口酸酸甜甜,土豆已被煮得软入口即化,排骨嚼劲十足。拌着饭吃,米饭的软糯加上糖醋排骨的酸甜,真是美味极了!”有了生活体验,才能写得出彩。因此要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进行练笔。

总之,我们要善于发现小练笔的时机,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练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好大作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下册

[2]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 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