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体制内青年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衡阳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基层体制内青年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衡阳县为例

成钧

中共衡阳县委党校

摘要: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全面了解基层体制内青年发展现状,引导激励青年积极担当作为,对推动基层服务水平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推动基层体制内青年成长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扩展青年社交范围,畅通青年发展机制。

关键词:体制内青年 发展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新时代青年要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这个时代的最好成绩,并且连续出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作专题讲话,给广大青年尤其是年轻的党员干部提出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全面了解基层体制内青年发展现状,引导激励他们积极担当作为,对推动基层服务水平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层体制内青年现状

(一)青年基数逐年增加。自2019 年以来,衡阳县加大了公务员的招录力度,2019年招考70人,2020年招考107人,2021年招考60人,2022年招考100人,并积极引进事业单位各类紧缺人才,扩大了基层服务项目尤其是特岗教师的申报,尤其是疫情对经济运行所带来的下行压力,直接挤压创业就业空间,让更多的“新雁”选择回乡筑巢,衡阳县已经从前几年的青黄不接逐步好转,乡镇年龄结构的优化、青年人才的积累也给县直部门遴选借调奠定了基础。

(二)青年作用不断凸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立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人民群众愈来愈强烈的美好生活向往也给基层服务水平的提升划出了新的赛道,数字技术的不断运用,“互联网+”一门式服务等新兴事物的理解和落实责任越来越多的落在了年轻干部肩上,精细化管理、后疫情时代的各项工作也转移到了线上,年轻干部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自然而然的逐渐成为各单位、各部门的业务骨干。

(三)青年结构更加多元。一方面,因为人员扩招,吸引了更多不同地域的青年目光,选择衡阳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体制梦,能更快的让自己直接参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来;另一方面,衡阳县近些年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上升到空前高度,政策和社会环境给不同学历、不同领域的青年带来了集聚效应,各单位各部门的青年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共同绘就衡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二、制约基层体制内青年发展的瓶颈

(一)青年思想摇摆不定。根据与部分体制内青年的交流,其中超半数青年对于到衡阳县工作感到沮丧,甚至有部分青年后悔到衡阳县来工作,大部分青年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工作认识不深,认为日常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务虚的,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感,缺乏政治定力,面对当前“两个大局”的层层压力,工作积极性时有变化,宗旨意识起伏不定。

(二)青年素质参差不齐。乡镇基层青年结构多元,省市定向选调生、非定向选调生、乡镇公务员以及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等,有的青年干部能够迅速找准定位,积极实践提升自我,得到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好评,而有的青年干部则浑浑噩噩,精神萎靡,不愿尝试新鲜事物,斗争精神匮乏,不仅工作上停滞不前,生活状态也越来越糟糕。

(三)青年婚恋问题凸显。从体制内部延伸到社会层面,青年晚婚甚至不婚、晚育甚至丁克的现象越来越多,青年从交友难到不愿交友,据多单位和部门统计,近6成的青年干部社交圈拓展困难,网络端成为最大渠道,教育和医疗部门尤为突出,单身不再仅是个人问题,不仅对自身发展造成影响,更是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倡导。

(四)青年发展机制不顺。在交流的青年中,大部分青年认为当前纷繁复杂的各项事务性工作中,存在许多以形式主义应付的痕迹,有的同一项工作,换个口径又重复安排;有的则早上安排,中午就要上报,青年又是电脑操作的主力,在台账资料上耗费大量精力,实践经验积累有限。有的青年则认为工作安排不够科学,工作待遇落实不够公平公正,青年干部流汗又流泪,甚至不愿担任中层干部,城区许多青年干部不愿下放到乡镇,抵触干部正常的成长和发展。

三、影响基层体制内青年发展的原因

(一)从外部大环境来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让青年的信念难以和层层叠加的社会压力相适应。一方面,当前世纪疫情反复与民族复兴百年变局交织,社会矛盾不断凸显,住房、教育等成本高位不下,作为数字信息时代的引领者和建设者,当代青年对于社会情绪的嗅觉尤为敏感,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更倾向于在“躺平”、“摆烂”文化中寻找“树洞”,倾泻情绪,在看似更多元更包容的社会文化中,青年正在变得更加封闭。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消费水平迅速增长,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来看,衡阳县属于中部崛起地区欠发达县市,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较之东部和西部省份都有着明显差距,部分青年尤其是应届生,刚进入体制,心里难免会有落差。

(二)从工作环境来看,系统性教育资源的紧缺,青年的个人价值观难以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2017年以前,衡阳县招考要求绝大多数为本科,且岗位少,每一个青年进入单位都有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身兼数职,能得到多个岗位的培养和锻炼。2017年以后,逐渐放开了学历要求,也扩大了招考范围,大量的人员涌入,部分“没打过富裕战”的用人单位根本没有做好人员培养使用的准备,据调查了解,衡阳县新进公职人员,一部分缺乏思想淬炼和岗位技能培训,难以在日益增加的工作内容中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缺乏信心,很容易成为影响良好单位和部门工作局面的不确定因素。

(三)从成长过程来看,普遍较好的家庭条件,青年的斗争本领难以和日益严苛的工作要求相匹配。从社会舆论到家庭引导,从考试培训机构到就业服务指导,考上即躺下的不良价值观盛行,青年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体制内工作又被称为“上岸”,体制内的稳定性很容易让青年滋生懈怠情绪,已经从“学而优则仕”逐渐演变为“家而富则考”,大部分体制内青年都有着相对稳定的家庭条件,住房和交通工具成为体制青年标配,加之青年单身问题突出,家庭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和民族复兴的紧迫感还未真正形成,青年普遍缺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思想。

(四)从体制机制来看,分配方式的固化,青年的积极性难以和民族复兴的期盼相融合。一方面,国家对干部津贴、补贴及奖金的清理和规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激励的手段,难以达到经济激励的目的。而精神激励往往存在误区,经济激励与讲奉献对立,不谈经济利益,使得做事人吃亏。另外,青年干部对精神激励的认识受到形式化、表面化的精神激励的扭曲,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青年干部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与此同时,考核流于形式,结果运用不足,青年干部对考核的关注度越来越小,考核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弱,青年的真实业务能力水平得不到真正体现,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就不干的惰性情绪不断滋长了。

四、促进基层体制内青年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对衡阳县体制内青年的调研发现,大部分青年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失望,心里失衡。所以,树立正确理想,坚定信念十分紧要。

1、入职前集中统一培训。对新进公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让新进公职人员到党校进行集中统一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上好入职前第一课。

2、入职后定期集中学习。基层单位每月定期对新入职公职人员进行宗旨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提高宗旨意识,增强新入职公职人员使命感与责任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入职后不定期谈心谈话。不定期对新入职公职人员进行谈心谈话,既能体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又能随时了解新入职公职人员的思想动态,还能根据最新思想动态调整定期学习内容。

(二)、扩展青年社交范围

新时期,青年的婚育观念逐渐改变,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人越来越多。根据调研发现,衡阳县体制内未婚青年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观念的改变,更多是体制内青年社交范围窄。而且一部分体制内未婚青年思想不定,既影响了自身发展,又不符合国家生育有关政策倡导。所以,扩展体制内青年社交网络迫在眉睫。

1、打造网络交友平台。随着时代的变迁,体制内青年来自外地逐渐增多,这些人本地交友困难。通过县妇联,搭建体制内网络交友平台,让体制内未婚青年有个彼此认识的渠道。不定期主办线下相亲活动,线上线下联动,通过这些举措让青年干部交友范围逐渐得到延伸。

2、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县总工会、文联、文广新局可主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县性文体活动,通过各级基层组织,让青年干部优先参加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结识新朋友,找到志同道合的友人。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各级基层组织要对青年干部关心关怀,单位内部主办各种文体活动,让本单位新入职人员快速融入单位。还可以联络兄弟单位共同举办文体活动,扩宽社会面。基层女工干部要主动关心本单位未婚青年,帮他们找对象、处朋友。

(三)、畅通青年发展机制

1、创新工作思路。随着新招公务人员逐年增多,基层单位岗位增多,纷繁复杂的各项事务性工作,可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让青年干部从资料台账中少花精力,有时间参加实践活动。还可对青年干部进行岗位轮换,使青年干部能得到多个岗位的培养与锻炼。

2、落实激励措施。一是精神激励更有效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制内精神激励对青年干部效力弱化。重视考核考评结果,对考核考评优先青年,在晋级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增加青年干部的成就感获得感。二是政策允许范围内制定经济奖罚措施,让真正做实事的青年干部在讲奉献的同时,有相应的经济奖励,让不想干事想躺平的青年干部得到经济处罚。

3、重用突出人才。基层青年干部结构逐渐多元化,如省市定向选调生、非定向选调生、乡镇公务员以及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等。对那些能迅速成长起来,干出一定成绩,得到各级好评,大家认同的突出青年干部,要优先提拔重要,让他们挑重担,做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