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研究

韩晶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校    137200

摘要:教育部最新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关键时期,劳动教育应巧妙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课堂,及时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通过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使学生们自愿劳动,得以养成坚持劳动的好习惯。所以,本文将以高中地理的教学为例,关于劳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融合途径展开了相关研究,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劳动教育;融合途径;研究

引言:劳动教育是一个新兴名词,以强健学生体魄、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为目标,在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后,其发展动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地理教学中有效融合了劳动教育,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格局,不断改进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劳动的时代新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主动劳动,得以探索到未知领域,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走向成熟,进而创造出精彩人生。

1、劳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意义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需要教给学生认识自然的方式方法,需要让学生不断地了解社会,进行知识经验的有效转化,学会处理实际问题,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找出地理与实际生活间存在的特殊联系,而准确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地理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动力,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此时,地理教学就会与劳动教育产生直接的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主动亲近自然,感受到生活之美,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高效提取综合信息,把重要的地理知识统统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学习能力随之升高,学科成绩进步明显,劳动热情更加高涨,主动加入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出色表现[1]。地理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让劳动教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各项活动,反复强调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以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培育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揭开地理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崭新篇章,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践行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大力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

2、劳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困境

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影响,劳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教师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仍然喜欢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总是将学生的“成绩”看得很重,没有把握合适时机,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导致劳动教育的课堂渗透流于形式,并未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二,有些教师只会“纸上谈兵”,没有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意义、必要性、积极影响等,难以将劳动教育融入不同环节,导致劳动教育的融合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的劳动意识薄弱,劳动信心不足,劳动积极性普遍偏低。其三,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劳动教育的融合时机并不合适,学生衍生出抵触情绪,甚至存在逆反心理,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边学习地理知识,边体会劳动的益处,因此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更难摆脱学习困境,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

3、劳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途径

3.1遵循课程标准,融合劳动教育

教师可遵循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标准,多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进行提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提出一些常见的地理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比如,在讲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笔者会和学生一起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会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提问学生:“在初步认识农业地域类型后,你能总结出农业地域类型的几大特点吗?能用自己的话准确阐述出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吗?”,允许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继续实施教学引导,引导他们直接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经验,深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深入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牢记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3.2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育资源

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深度开发劳动教育的资源,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调查、社会实践的能力,要公开表扬学生主动劳动的行为,使学生边劳动边创新,成为更好的自己。比如,笔者会精心策划一场农耕活动,会将班级学生带到田间,或者带到学校专门开辟出的农业生产区,让学生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去做简单的农业劳动,亲身体验中理解农作物的生长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原理,养成积极劳动的好习惯,并产生更强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积极性。再如,笔者喜欢用微视频,直观展示思维导图,讲解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在实践条件并不充足的情况下,会全程借助多媒体设备,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讲解劳动教育的相关案例,询问学生对于劳动的看法,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点,直接补充教材内容,有效完善教学设计,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顺利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植在学生的脑海里,鼓励学生课外实践,到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所学知识,多劳动,多实践,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中提取关键点,反复的加深记忆,快速建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3.3设计探究问题,培养劳动思维

高中地理教学和劳动教育有着一致的目标,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把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不论是教学效果还是教学成效,都将得到成倍的增长。地理教学实践期间,教师应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或是合作探究的问题,应以“劳动探究”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劳动思维展开有效的培养,放手学生自主实践和劳动,快速增强他们的劳动素养[3]。比如,在讲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时,笔者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运用信息技术、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进行多种方法的联合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多个地区的地貌特点,正确认识到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对于不同地区可以开展的农业劳动做出有效汇总。紧接着,笔者会提出三个问题:(1)哪些方法的实际应用,有利于农业种植效率的快速提升?(2)机械化种植是不是农业产业的最好选择?(3)如何利用所学知识,为农业种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要求学生读懂题目,合作整理所学知识,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安排课余的时间,多多参加农业劳动活动,与专业的农业种植人员展开有效的沟通交流,充分活跃自己的劳动思维,探究到上述问题的正确答案,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在学习、劳动、实践等多个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必须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提供探索多样化的融合途径,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使得劳动教育受到全体学生的一致欢迎。

参考文献:

[1]娄鹏鸽.劳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J].教师,2022(09):63-65.

[2]李森.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优势与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05):94-95-96.

[3]贾世秀,郭峰.地理学科和劳动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8):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