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科书中语文要素的多维解读与有效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统编教科书中语文要素的多维解读与有效运用

胡文旦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浙江省温州市 325600

摘  要】精准理解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研读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教材,通过对语文要素的多维解读,明晰其存在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提出有效运用语文要素需关注“三个点”:精准目标,定位要素落实的着力点;依托实践,建构能力培养的生长点;融通双线,寻找整体教学的交汇点。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语文要素;有效运用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中“语文要素”的提出,让语文教学从“模糊一片”走向“清晰一条线”。精准理解语文要素是教材研读的重要课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能扎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教材:语文要素的多维解读

(一)横向联系,层次递进

语文要素的横向联系主要体现在同一单元内的相互关联。单元篇章页点明语文要素,数篇课文及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进行梳理归纳,口语交际和习作则是对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

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幽默和风趣”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各板块聚焦这一要素循序渐进地展开。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在三篇课文的学习中如何感受语言的风趣;《口语交际》要求收集笑话,进一步感知风趣的语言所富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感受笑话给大家生活带来的欢乐;最后学生迁移运用前面学习的方法,看懂漫画幽默的背后藏着的启示,并完成单元习作。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从“认识——掌握——运用”的学习递进过程。

(二)纵向联系,螺旋上升

1.同一册次语文要素的纵向关联

对于同一语文要素的落实,教科书在同一册次中有时会安排不同单元的能力训练。例如,围绕“人物描写的方法”,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提出了“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第五单元提出了“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同样指向人物描写,前者要求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内心;而后者则通过学习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从“找出具体语句”到“学习描写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纵向学习训练过程,是思维的扩展和提升。

2.不同册次语文要素的纵向关联  

同一语文要素的纵向关联不仅体现在同一册次中,更体现在不同年级、不同册次中的螺旋上升。以“复述”要素为例,“复述”这一语文要素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第一学段关注“借助提示”详细复述故事,第二学段关注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由“复述”向“简要复述”过渡,第三学段则关注“创造性复述”,这样的编排由易到难,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学生习得复述故事的能力螺旋上升。

二、聚焦要素:语文要素的有效运用

(一)精准目标,定位要素落实着力点

1.精准定位目标,引导有梯度的学习

从统编教科书对语文要素的表述中不难发现,其形式大多是一个行为动词后紧跟一个学习内容。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行为动词是“感受”,学习内容是“童话丰富的想象”。其中,行为动词大体上表述为“了解、感受、理解、体会、把握、运用”等,这就提示了我们要教到什么程度。此时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准地定位教学目标,把握适当的“度”,预防语文要素的教学出现偏差。

2.兼顾文本特点,引导有广度的学习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依据语文要素来确定课文教学内容,但语文要素不是唯一目标。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果只将这一要素作为本单元精读课文《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精彩独特之处就得不到展现了。经过研读,不难发现《鸟的天堂》在写法上有三处“结合”非常独到,即“远近交织——远看榕树似有许多株与近看榕树枝繁叶茂”“点面结合——百鸟翻飞与一只画眉兴奋歌唱”“动静交融——树静与鸟动”。可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只是课文精彩写法的其中一点,也应兼顾其他两点,本课的教学才更显立体、丰厚,真正发挥教材文质兼美的效用。

(二)依托实践,建构能力培养生长点

1.以“题”导学,舒展学习历程

课后练习是统编教科书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课的练习设计均有体现明显的语文要素,不同的练习,不同的目标指向。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依托四道课后练习,以“题”导学,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四个学习活动。从生动的词语到生动的语言,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多次接触语言材料,获得了初步的感受,再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为迁移运用做好储备。像这样以依托课后练习分步推进教学流程,让学与练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语文要素学习的碎片化以及机械训练。

2.联读拓展,放大学习时空

仅仅依靠一篇文本的学习和训练是不够的,教学中需要链接和单元语文要素有关的多个文本,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学习回路。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生掌握了“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带着问题读”“借助关键词句读”等方法后,可采用“1+X”联读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课文学习——多篇练习——整本书迁移运用”的阅读过程,体验到所习得的阅读策略真实有助于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提高,让这一语文要素从概念走向运用,建构学生阅读结构化的经验。

(三)融通双线,寻找整体教学交汇点

    1.单元统整,双线并进

教科书中大多数单元的内容编排都能统摄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下。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单元人文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单元整组教学,整合创设“拍电影”这一情境,设计拍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两个学习支架,长镜头对应“场景描写”,特写镜头则聚焦“细节描写”。

完成镜头的梳理后,由学生推荐自己感触最深的镜头,再链接联读《母亲》《妈妈之歌》《父亲印象三则》等文本,然后顺势教学口语交际与习作,分享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写写想对父母说的话。这样既落实了语文要素,又升华了情感体验,寻找到两者最佳交汇点,实现“双线并进”,达成教科书编写双线组元的根本意图。

   2.寻找关联,借力使力

不难发现,每个单元内的人文主题几乎能统摄单元内的所有课文,而语文要素有时只能通过其中一部分教学内容来落实,此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解读,切勿牵强融合双线。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有一篇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符合单元人文主题“科学精神”,但文章没有明显的观点,继而难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恰好是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鼓励学生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此时这篇课文就发挥了用武之地,可充当一篇极好的“习作例文”,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

参考文献:

[1]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小学语文,2019(1—2):4—11.

[2]曹鸿飞.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教学应对[J].基础教育课程,2020(9):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