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董俊波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2664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不仅是学生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许多科学类学科的基础,本文将以此为中心,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最初期,是学生正式开始系统化接受知识的起点,这个阶段学生尚未掌握学习方法,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而数学科目作为一门知识抽象性较强、内容多、内容涉及又较为广泛的科目,让学生能够系统性地掌握地掌握知识,并应对形式和场景多变的数学问题,一直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而结构化教学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鲜明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通过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实现知识整合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整合,在同一类别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将本来较为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并形成体系,既能够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而想要实现知识的整合,首先是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足够深刻的了解,在数学教学上具有更高的视角和大局观,以“图形”为例,图形是小学教学中内容较多且范围较大的部分之一,包括《正方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图形的运动》等等,这些知识点穿插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中,且分布在不同的年级,而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掌握得过于粗浅,在简单的题型和应用场景下还能应对,一旦遇到综合性的复杂题型和场景,就无法建立起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良好全面的把握,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衔接,促进知识的融合,并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了解学情,整体提升

在进行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必要前提。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方,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教学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进行结构化教学的时候,应当时刻保证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情有深刻的了解,并针对性地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在进行学情了解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困境进行分析,并思考困境产生的原因,判断是知识欠缺还是思维欠缺,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新知识的接受情况和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进行评估。其次是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全面地照顾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让数学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以“统计表”的教学为例,统计表的内容比较复杂,比较多样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擅长的点进行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推进知识体系的构建,再通过课堂作业、课堂测验等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并通过考核将学生的学情分组,由教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最终完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循序渐进,加强引领

想要通过结构化教学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仅仅是凭借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为数学内容复杂而抽象,不仅需要学生去记忆,还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能够举一反三,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学会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实现自主探索,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三角形,如何通过计算三角面积来得出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和四边形面积计算有什么关联?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从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式教育中脱离出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内容讲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整体整合。仍旧以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为例,当学生思考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之后,往往存在描述不够精准和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科学精确地描述,并将其整合到相关的知识体系之中,和其他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让学生印象深刻的体系,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借助结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师在应用结构化教学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教师自己要掌握结构化教学的深层次原理,同时也要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教学去思考和摸索,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结构化思维。因为结构化思维无论在哪一门课程中都是相当有效的学习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用到结构化思维,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在课后让学生自行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添砖加瓦,减轻数学学习的难度。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共同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将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可视化,在进行知识构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感。

结论

综上所述,结构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效果,通过结构教学法既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建立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从内容到技巧的全面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研究结构化教学,将其充分地和自身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徐微.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6(2):35-37.

[2] 谢海燕. "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J]. 中外交流,2021,28(10):1126-1127.

[3] 王宜静. 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22(9):4-6.

[4] 郭继峰.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艺术,202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