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分课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小学英语分课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罗薇

坪山区东纵小学

【摘要】“五·四学制”下,为了更好地承接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实行分课型教学模式是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创新探索的有益尝试。本文尝试从优化课程设置和完善课堂教学方法的角度对分课型教学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分课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形式;PBL课程

在我担任六年级教学工作期间,学校开始试行“五·四学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新型基础教育学制。“从课程论的角度来分析,理想的课程设置应尽可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科教学特点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1]基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为更好地承接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六年级在教学中实行了分课型教学。

一、分课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和理论基础

六年级学生初步建立了英语的认知结构,培养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与小学课文相比,初中英语教材的篇幅长,难度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以夯实学生的阅读及听说能力,衔接初中英语课程为目的,学校推行了分课型教学模式。

“分课型教学以互动模式为理念基础,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语言输出的凸显,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积极输入以及输出与输入的良性互动。”[2]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预习和阅读主动性较弱,对课堂知识的自主探究和思考较欠缺。针对这一点,英语科组引入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即学生在课前以自习的方式完成课堂讲义,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再针对讲义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强调学生对于课堂任务的预习和思考。接下来,我将介绍分课型教学模式下,我校设置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实际操作方法。

二、分课型教学模式下的基础性课堂教学形式

基于分课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和理论基础,六年级英语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语音课:教学过程主要与线上语音平台的正音功能相配合。学生通过课前练习仿读跟读,对课上的重点词句进行提前学习和标记。在课上,教师会选择性播放部分同学的录音,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总结。此后,教师先为学生详细讲解单元学习中的中的重难点词汇,再以不同形式进行操练学习和巩固。

阅读课:教师以课文为阅读材料,针对重点内容编写设置了相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提前阅读找到答案,运用完整的句子将答案撰写在课前讲义上。在课上,教师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总结课文中时态和语法知识,突破课堂重难点。此外,部分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也对教材中的话题知识进行了扩充,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都有了一定的锻炼提升。

视听课:在前半节课,教师会为学生播放教学话题相关的全英视频,以实现课外内容输入。在后半节课,学生将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以课文为主要题材进行内容的改编和创作。在课堂表演的过程中,老师也会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为表演小组给出适当的评价反馈。这种课堂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对文本的改编创作能力。

作文课:在作文课中,教师将重点落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上。学生在课前查询在作文中需要用到的词汇,并用铅笔构思完成初始的思维导图。教师在对作文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后,选择部分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投影展示和共同修改,教学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为后续的作文写作做材料铺垫。在完成正式的思维导图之后,学生会共同欣赏课外作文补充材料,并一同总结当课作文所需要用的基本句型句式,之后学生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该单元的作文。

通过以上四种课程形式为基础的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该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课堂效果对教学进程进行及时的调整。此外,四种课堂形式分别对应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表演能力和写作能力,将英语科目小学阶段活跃性的特点与初中阶段的系统性特点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于学习习惯的调整养成和对课程内容的思考探究,为初中英语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学习基础。

三、分课型教学模式下的拓展性课堂教学形式

除了基于教材和单元整体的基本课程形式,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能力和实际运用中的思辨能力,我们在分课型教学模式中增加了PBL课程的扩展性教学形式。

PBL课程即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对于单元话题的适当筛选,我们有选择地设置贴近生活情境的探究主题,并鼓励学生在PBL项目的任务指导和教师的理论支持下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实现多学科交互和对认知工具及信息资源的探究运用。

以沪教深圳版牛津英语教材第一单元You and I的BMI项目为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针对体重和身高的话题性问答,在基础性的课程形式当中,学生学习了如何对身高体重进行问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身高情况的比较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的表达。此外,在英语、数学和科学学科中,学生也对此话题有了一定的知识输入和积累。基于此教学背景下,我们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会接触到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数据话题,创设了项目式探究的情境。

“为了解并全面提升全世界儿童及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现邀请各国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学生个人体质报告英文档案,为此项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在此情景下,教师设置了两个任务:调查获得班内学生的BMI值(Body Mass Index)及利用体质指数BMI分析组员体型,并给出改善建议。

学生们通过不同探究方式的比较和呈现,小组合作调查和汇报完成了此次的BMI调查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不同科目知识的交融运用,培养了学生搜寻信息的能力和总结汇报的能力。此外,探究过程中学生调查的差异性也为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提供了依据,真正实现了基于教材开展拓展性课程学习的目的。

四、分课型教学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小学英语的教学势必要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学习能力上实现对学生综合化能力的提升。在分课型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中,教师也提升了自身对于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挖掘教材和阅读材料精华,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能力。在实行分课型教学的一年中,教师们实现了紧凑、科学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善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导性不强的情况,使得学生更明确地突破学习任务,实现英语学习能力的增益。

【参考文献】

[1]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马香莲.从课程设置角度比较“六·三”学制 与“五·四”学制的优劣[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s2.034

[3]刘景服,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1

[4]任秋雅.大学英语分课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