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地理教师“新”角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地理教师“新”角色

李瑜颖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地理教师角色的更新与优化,地理教师“新”角色具体表现值得探索与深思。本文基于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浅谈地理教师角色变化趋势,畅想未来地理教师“新”角色、“新”转变、“新”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师角色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四“新”挑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仅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平等而全面的发展,更要求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与学科发展。地理教师是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规定下新地理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是贯彻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的落实者,是创新地理课程的动力与源泉。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对地理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促进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更新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理论批判传统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惯性式灌输知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相结合。地理学习并非是学习者由外部向内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利用原有的知识积极地处理和转换新知识,并与旧知识之间形成联结。

(二)更新地理课程理念

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既要求传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又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地理观点和方法解决地理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态度、地理素养和地理科学精神。地理教师在学习新课标时主动把握世界地理教育变革趋势,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发展以生为本、以核心素养为根本宗旨的新时代新地理课程,做地理课程理念的突破者。

(三)更新教学理念

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中指出:教师既要保持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的优点,同时要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相结合,设计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活动过程,努力形成教学特色[1]。教学目标应当与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生为本,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与方法,教学活动要基于真实的地理实践活动。

(四)更新技术要求

信息化是新时代发展的特征之一,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丰富多样,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例如使用ArcGIS等软件制作教学地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同时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地理知识中的学习更加直观、更具可操作性,凸显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化。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四“新”角色

新义务课标除指导地理教材编写外,提出如何让地理教师群体准确理解新地理课程,有效推动实施地理课程,正确评估学生。

(一)从内部发展定义地理教师“新”角色

终身学习示范者。地理教师应当学会新认知、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走在学生的前端,为学生学习树立榜样。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终身学习的领先者。

教学实践反思者。反思的实质是以自身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通过内省、监控等方式,结合学生、家长、领导等外部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理性判断后进行改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学科教学合作者。义务教育是个规范化的教育体系,各门学科间有不同程度的逻辑联系。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提倡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式,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相关内容,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1]。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孤立个体,教师间的相互合作能够更大效益产生新创意、新想法。

(二)从师生关系定义地理教师“新”角色

地理知识传授者。教师角色的客体存在是“知识的传承者”,这是无法改变的基本属性,但在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要求下,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学习为师生互学、互助铺平了道路,形成了“地理教育共同体”。且学生是个有思想、有能力的行为个体,教师的角色又为能力的培养者。

地理学习引导者。教师是辅助学生寻找知识的引导者,提供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不断地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同时以有效、积极的评价机制逆向反促学生调整自身学习方式与行动。

学生情感指导者。教育是民主平等的,地理教学是开放自由的,学生的个性、能力、情感都可以自由地在地理课堂展现出来,教师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人观点,出现个体的认知差异和认知偏差,教师要及时发现、诊断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规范正确情感导向。

(三)从地理课程定义地理教师“新”角色

课程教学运作者。教材是课程实施的文本参考资料,新义务地理教育课标提供些具体案例指导教师重组教材内容,基于教材内容深度挖掘前提下,教师补充时政材料或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料,延伸课堂的广度。

特色课程开发者。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中鼓励地理教师基于学校实际和当地特点,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形成特色校本课程。教师主动以课程开创者的角色承担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职责,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经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教育理念创新者。当前教育理念由重知轻行转为知行合一,由教师主导转为学生主体,由智育为主转为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理念,采用前瞻性视角去解读和创新教育理念。

(四)从外部环境定义地理教师“新”角色

家校合作共建者。教师是孩子成长历程的阶段性陪伴者,是重要的教育者,家长才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教师是家校互动的组织者,是家长参与的引导者,是家校之间的连接者,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2]

社会发展参与者。当下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过于完满,忽视教师也是个自我个性鲜明、自我能力不同的主观能动的个体。公众应当立足现实情境,接收舆论引导,树立理性的教师角色社会观念。

三、实现地理教师“新”角色的转变路径

(一)以内促外提升角色竞争力

加强地理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职业荣誉感。扎实自身角色修养是完成好自身教师职能的必备条件。既要增强学科自信,提高职业荣誉感;又要强化角色认同,主观上对自己的角色丛进行切换,主动接受各类角色规范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要求状态。提升地理教师综合能力,提高业务竞争力。不断地自我学习激励,义务教育地理教师角色成长离不开系统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丰富内部知识的丰度与广度,提高教师角色竞争力。且要进行有效的自我反馈机制,通过教学效果不断更新对自我的认知,坚持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间、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二)由外至内辅助角色凝聚力

学校建立教师工会制度,促进问题解决与合作。建立完善的教师工会制度,学校内部教师群体积极合作,形成凝聚合力,共同推动教师发展。社会平衡教师职业期望,尊重教师职业地位平等。社会公众提高对教师期望的清晰程度,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带给地理教师更大的角色压力,影响地理教师“新”角色的发挥水平;过低的教师角色期望不利于促进地理教师“新”角色转变,陷入传统的、僵化的无趣的地理教学;平衡对教师的职业期待,正确看待教师职业地位。国家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形成公认教师专业团队。宏观层面为新义务教育地理课标要求下的地理教师“新”角色转变提供专业化指导路径。

本文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为指导,以角色理论为基础,指出新课标背景下的四“新”挑战,分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四“新”角色,探索实现地理教师“新”角色的转变路径,对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角色定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崔艳艳. 家校合作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