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立实施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立实施策略的研究

钟霞

广西防城港市第四中学 广西防城港 538001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优化作业设立,已经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和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优化作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优化作业的重要性,并探究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立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优化作业;实施策略

引言

作业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提升能力的重要形式。而“双减”政策将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为主要目标,并对学生的作业时间和教培时间提出了要求,以确保教育教学真正实现提质增效。因此,课堂作业成为眼下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关键,为真正落实“双减”思想,提升作业质量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减轻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从而取得显著教学成果。

1、“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优化作业的重要性

1.1实现减负、提质和增效

对小学数学而言,作业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师生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关键,作业与教学有着实质性的关联,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判断学生上课认不认真,学习方法正不正确,教学策略是否科学有效。而“双减”政策指出要减轻作业负担,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实现减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要按照这一要求学生布置作业,要考虑到现实困境及学生繁重的学业压力,从而减少任务量。在作业优化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不断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2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教育主要围绕数学感知、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知识分析、运算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而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思维逻辑等方面。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优化作业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举措,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该从学情出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布置作业。

1.3实现数学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依旧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量多、内容重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优化作业可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便教师在日后教学中能够对作业进行重新定义,让更多教师科学设计高效作业,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加快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学改革[1]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立存在的问题

2.1未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作业

由于 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客观差异,因此,会造成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学习水平各不相同。而作业难度不适中是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的学生对数字相对敏感一些,对数学有很大兴趣,上课积极主动课后写作业时也能很快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而有的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状态相对被动,再加上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无法将知识吃透。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没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作业,要么难度过大,给基础薄弱的学生造成很大困扰,打击他们的自信,要么难度太低,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业内容相同,没有针对性。

2.2课内作业“量”大

在理论上讲利用部分午休时间和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完成书面作业,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学生不用再进行书面家庭作业,且在校内完成巩固练习,还有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在午休结束之前必须完成书面作业。此外,就作业的“量”而言,学生的书面作业“量”依然没有减少。这种“量”大且要求学生利用午休时间完成作业的现象,并非“双减”政策实施的初衷。同时,与“双减”政策不相符,对学生午休时间的剥夺,会影响学生下午上课的质量。

2.3重数量不重质量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且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因此,“刷题”实际上并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如果长期刷题,就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做的题够多就能学好数学,因此,只顾着做题,不动脑思考,而数学与思维发展有着很大联系,学生带着这种错误的想法学习数学,无法从根本上形成数学思想,这样就会影响做题效果。

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立实施策略

3.1坚持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情不同,在对应时间段内的学习诉求也有差异,而作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作业。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坚持分层设计作业的原则,以提升作业的自由度,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收集整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优等生在作业中有更多拓展空间,要减少基础性作业重复练习的压力;而学困生可以从基础练习入手,以激发学习热情为主,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根据这个分层,设计与之对应的作业,以此构建数学作业分层机制。通过优化作业的差异化教学,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他们能力成长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中,享受完成作业的喜悦,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

3.2严格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在“双减”背景下,要“减”重复性作业,“减”机械抄写性作业。很多数学教师的作业之所以“量大”,与重复性作业息息相关。例如,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多教师会习惯于给学生布置较多的口算作业,而且械抄写性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要想落实“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减”机械抄写性的作业,确保每一道作业的设计都恰到好处。同时,还要“减”重复性的作业,秉承“精简、高效”的基本原则,提高作业的“质”[3]

3.3关注高阶思维能力锻炼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将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要进行积极优化,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作业巩固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第一,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合理将其分解为问题求解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决策力等,研判数学课标,思考其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数学作业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第二,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立实施时,可以设定一些数学任务,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归结者、合作者,并以此提升相应的数学基本技能。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数学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双减”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要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持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幼玲.强化整体认知提升思维水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88-91.

[2] 李美.“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J].新智慧,2021(28):1-3.

[3] 李祥竹,李刚.“双减”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