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助推策略  提升游戏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实施助推策略  提升游戏水平

陈佳

海盐县万禄幼儿园 

【摘要】随着指南的颁布,自主游戏已成为幼儿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如何提升幼儿的游

戏水平也成为了现在热门的话题之一。纵观现在的游戏情况,教师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只管静静地观察游戏,没有适宜地支持,从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没有很好地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做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尝试:运用“引发”策略,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把握“介入”时间,丰富幼儿游戏经验;设计“开放”提问,拓展幼儿游戏内涵;知晓“退出”节点,助推幼儿持续游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从而真正地提升了幼儿游戏水平。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   助推策略

自主游戏是幼儿提高对外界认知的重要方法,通过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大脑思考能力,并且培养幼儿的性格情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纵观现在的游戏情况,一种是教师过分的给予幼儿自由,幼儿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有一种则是过度干预或者不知道该怎么介入助推。教师的这些理念、做法都是不能很好地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自主游戏中教师的助推策略,应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出发,去助推幼儿的游戏,从而提升他们的游戏水平。因此我们做了以下的实践:

  一、运用引发策略,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所以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必须要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引发之一:角色行为的充入

幼儿的年龄小,经验有限,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要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以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观发展。而共同游戏者是参与者之一的方法。即教师参加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但是游戏进程由幼儿所控制,幼儿有时会主动邀请教师参加。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表现与当时情景有关的游戏行为,如扮演一个顾客,自然的加入游戏,这种方式能起到赞同和鼓励幼儿游戏的作用,并给幼儿示范新的游戏行为,它还使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引发之二:因材施教的指导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很好的成为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才使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

二、把握介入时间,丰富幼儿游戏经验

维果斯基曾说过: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或者就不会停滞不前。为了使孩子掌握游戏的方式,教师的干预是必要的。幼儿游戏的实践表明,教师介入指导游戏可以提升游戏质量和游戏水平,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介入呢?

(一)基于重复,教师介入

众所周知,重复游戏是小班孩子的行为特点,所以教师在面对大班幼儿重复性游戏行为时,除了先尊重、认可,更多的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去发现去思考如何进一步给予助推,从而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适当的支持,当大班的孩子处于重复游戏状态时,老师先在尊重的基础上再进行介入。因为如果大班幼儿一直进行重复游戏行为,那么他的游戏水平一直不会提升。

(二)基于矛盾,教师介入

皮亚杰的儿童交往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儿童自身的积

极能动作用,主张教育要创造一定条件,给幼儿自由活动和处理同伴间相互关系的机会,让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接触不同观点。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观察他们的言行,不要急于介入和干预。但是当矛盾上升为危险情况时,教师就应该及时介入支持。

介入需要讲究时机。教师通过介入游戏来满足幼儿的这种渴求,也较好地保持她们的参与度。

三、设计开放提问,拓展幼儿游戏内涵

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幼儿思维的发动机,而提问包括两种。一种是封闭式提问,缺乏开放性,幼儿只需进行简单的判断或填空,从问题本身中就能知道现成答案,缺少思考价值,这提问方式与《纲要》精神背道而驰。另一种开放性设问,能够避免传统提问方式的种种弊端。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开放式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该游戏是幼儿发起的,老师的介入也是基于幼儿的邀请之后才进入。教师首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了鼓励性的评价,接着再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帮助幼儿进行小医院的游戏。

所以鼓励性的评论和开放性问题想结合,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可以爆出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如果教师的支持没有得到孩子的回应,说明孩子不喜欢这样的支持,或者说这样的支持对孩子来说没有帮助。但教师的支持得到孩子的回应,她们邀请你与你交流了,说明她们愿意、喜欢接受老师的提问和评论。

四、知晓退出节点,助推幼儿持续游戏

  当教师有意识地参与游戏时,想要提升儿童的认知技能、与同伴互动的能力

或是角色扮演的能力时,教师需要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支架,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但是当孩子已经习得某种技能时,教师就要退出游戏,让他们自己玩。

如:在建构游戏区里,可可和子涵两位小朋友在玩卡普乐建构,但是在观

察当中老师发现,他们建构了很长时间都是铺平和接长,并没有更加立体的造型出来。于是老师介入其中:“可可你们在建什么呀?”可可告诉老师他们在建造嘉凯城的车库。于是老师和孩子们讨论,嘉凯城车库是怎样的,孩子们告诉老师,嘉凯城的车库是一层一层绕上去的呢?老师也尝试开始示范镂空垒高,孩子们也在不断的告诉老师嘉凯城是怎样的,老师也参与在孩子们的游戏当中。等到老师发现的时候,身边已经站了一群人,他们都很羡慕,俊一他们就开始向老师求助,然后老师就说:那我们一起来搭建吧!于是老师又转战帮助俊一建构,过程当中孩子们很兴奋,都喊着要老师帮助建一个更高的车库。但是当老师投身帮助他们时,老师发现孩子们都没有参与进来,一副坐享其成的样子。这时老师发现了出现问题的原因,于是老师及时退出了。而退出之后,后来进来的孩子就询问其可可。最后,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一起完成了嘉凯城车库的搭建。

分析:该案例中,在前半部分教师的介入还是比较成功的,老师基于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孩子们的建构技能就是铺平和接长,没有其他的建构方法,于是老师进行了支持。老师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如何镂空垒高。但是正是因为老师的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依赖于老师。而这时,老师也发现了问题所在,该教师非常机智地选择了退出,才使得游戏继续进行,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

所以想要知道何时该进该退教师需要仔细观察正在进行的游戏,在进入之后还要仔细考虑幼儿的反应。虽然这种来自教师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应该是适度的,能让幼儿不依赖于教师事无巨细的指导而自己进行游戏,不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消极、被动的角色,这样的游戏才更具价值。

总而言之,对于幼儿的自主游戏,通过教师的“引发”策略、“介入”时间、“开放”提问、“退出”节点,较好地提升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当然,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又是在不断进步中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思考、努力,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从而进行适宜性地指导,幼儿的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游戏水平越来越高,从而真正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