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应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3

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应用的研究

张星蓉

成都市双庆小学校  

摘要: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了我们的必然选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基本教学形态,发展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融合。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理性思维能力,培养高阶思维的学生。本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理解,发展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高层次思考。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育   混合式教育  深度融合   高质量课堂

一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我国智慧教育建设,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度,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智慧型教育环境”。因此,以现代化带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 智慧教育与混合式教育的概念

(一)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智慧教育是由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实践智慧高度综合的智慧体系,即帮助人们建立完整智慧体系的教育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的教育”或“智育”,即狭义智慧教育所说的范畴。[1]智慧教育即是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智慧教育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成果。智慧教育将信息技术融合渗透在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教育评价与管理等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智慧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一些地区和学校积极探索和尝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智慧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教育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培养学生的智慧,用心学习,轻负高质,以改变目前基础教学中片面追求知识教学和应试教育现象,为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引擎。

(二)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它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2]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在这个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的课堂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平板、手机、互动、远程、云桌面。各种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

智慧教育的发展将进一步调整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关系,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混合式教学基于互联思维的,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和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作为教师的我们,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和前沿阵地,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日渐融合。课堂教学应立足学生,要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更精准地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 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较为贪玩且好动,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心,对于枯燥的学习过程较为抗拒。这使得小学生在面对较为枯燥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出现走神、涂鸦、吃零食等小动作,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还影响了周围的其他同学,严重的扰乱了课堂的纪律,影响了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导致教学质量具有明显的下降。而且,经常发生这种问题会对整体的教学推进造成巨大的阻碍,还让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所学内容,致使其在接下来更高阶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将面临更大的学习难度,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面对学习难度较大的数学中。由于数学知识中含有大量的抽象内容与逻辑关系,致使小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分析、整理这些内容,这会消耗小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与精力,进而让小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快速的跟上教师的推进速度,甚至部分学生还需要教师反复讲解所学内容对教学的效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如此,由于理解能力的不足,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较为吃力,致使小学生无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拓展与掌握,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让其缺乏对所学内容的应用能力,极大的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高质量课堂是师生共同营造、共同成长的精神世界。就教师而言,课堂上教师又可以细分为很多角色:编剧、演员、主持人、导演、导师、朋友等。课堂的本质就是学生生成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我们一直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追求高质量的数学课,如何让学生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更是数学课堂必要的组成部分。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世界已经形成了经济一体化,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多元化起来,若教师方式与内容无法有效的跟上时代的脚步,那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无法适应当下的生活环境,导致其无法成为有用的人才。而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其自身能力或对其他教学方式的认识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这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新鲜感且具有极大的可预见性,这让好奇心较重的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了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教学的质量无法获得有效的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我们的教学,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有效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重要工具,有效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在小学低段数学《观察物体》的学习中,学生刚开始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再后来通过观察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观察长方体时,孩子们为了让自己观察到更多的面,他们往往头会晃来晃去,让自己误认为自己可以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干扰,让学生的理解形成误区。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可以采用了现代技术手段,手机是大家都有,用手机摄像头作为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站在哪个位置,就把手机固定在那个位置。利用投屏技术,让孩子们来观察、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排除了人为干扰,学生对于这中《观察物体》单元难点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展示,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力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更是难点之一。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想象力差,空间概念模糊,教师在课堂上凭空描述得如何淋漓尽致,但大多数学生总难跟上教师想表达的学习内容,收获不大。例如:小学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学生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前两句都是平面几何课,学生想象难度不大,学生有生活经验,每天用笔写字这个动作,孩子们就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点动成线这一现象,线动成面也可以依此类推。但在面动成体这个难点的突破,需要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对于几何教学很有用。让学生自制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将这些图形进行旋转后得到立体图形,学生兴趣浓厚。但单靠学生动手操纵和想象很难让学生理解面动成体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融入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立体几何概念的记忆、感悟和理解。在认识《圆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生动、具体的情境素材。利用一些软件,制作出面动成体的动画过程,将难以想象的动画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物操作和动画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轻松理解面动成体的过程。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工具和平台,发展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高层次思考

在《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三个着眼点》一书中,崔玉兰指出在实施几何直观能力训练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导入时利用图式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新知识形成,第二是在重难点处利用图式促进学生思考。第三是在知识关键点通过图式使学生建构概念的理解。[3]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动画演示出圆面积的推导过程。通过圆沿半径切成很多小块,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圆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这个简单的动画推导过程,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完成这样一道练习题时,学生的方法的多样性让我惊讶。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6.28 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这是学习这个知识点后,比较考验学生思维的一道题,很多成人在做这道题时,都觉得需要列方程来解答。学生却用了非常简单的几种方法就解决了。方法一:6.28×2=12.56,12.56÷3.14=4,4÷2=2;22×3.14=12.56,12.56÷4×3=9.42。方法二:6.28÷3.14=2,22×3.14=12.56,12.56÷4×3=9.42。学生在讲解方法时,都不约而同的在图上描出线,清晰地看出圆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这是这道题的一个重要解题突破点。知识关键点通过信息技术演示过程的图示,使学生建构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学生展示平台,让数学学习更有张力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它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部分,学生需要时间和刻意练习来适应混合式教学,创立激励体制,维持学生积极性。小学数学有很多实践活动和一些提升数学素养的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例如:购物认识人民币,抱树测量,参观成都的“莫比乌斯环桥”等活动,信息技术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突出了便捷性、高效性、交互性的教学特点。利用成华区智慧云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既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资源分享到班级群里,让大家欣赏,同时也可以借鉴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

目前国内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大部分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教学设计, 往往将整节课的时间留给学生做铺天盖地的数学题来进行练习和巩固。这种题海战术并不适应于所有学生,对于有一些善于运用数学解题技巧的学生来讲,铺天盖地的做题,无异于浪费时间;而对于不了解数学解题思路的学生来讲,即便是相同数学理论之下的基础问题,也让他们感到难以作答。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口算游戏化,学生示范效果突出,练习有针对性,趣味性。学生完成后,数据反馈及时,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例如:《分数的加减法》这一复习课,课前我依托于成华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中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前导学”功能,学生梳理本单元内容的思维导图,学生将梳理出的思维导图用手机上传作品,班上学生还可以互相查看、借鉴。课中,梳理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后,利用“互动课堂”推送练习,让学生能及时练习,完成练习情况的数据及时反馈,对这个知识点是否掌握能够精准把握,并对能及时指导。特别是在后面练习部分,平台会自动推送和周围孩子不雷同的练习,孩子们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后完成,避免了人云亦云。

(五)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有效结合,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混合式教育研究,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打包。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通用性技术学科,是各个学科开展学科融合的必选,是促进学科融合走向深入的必备武器。[4]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我们要避免“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避免受课件的牵制。学习方式变革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解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小学数学课堂,有些教学是必须要学生动手实操,不能单单靠观看、演示来完成。例如:在《认识底和高》一课中,需要学生动手画平行四边形地高。不能单单智能三角板代替传统的三角尺,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实物作图工具三角尺来找底对应的高,画高。这样才是该知识点才能真正达成。

    总之,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了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数学智慧,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立群.智慧教育下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路径的研究综述[J].名师在线 2021,13,45-47.

[2]金鑫,疏国会.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福建电脑2021,(37)05,141-144 DOI:10.16707/j.cnki.fjpc.2021.05.041

[3]薛天昊.指向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基础教育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20(08)

[4]杨军.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及其策略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