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的研究与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的研究与开发

贺磊

武汉市蔡甸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430100

摘要:“现代学徒制”可追溯到中国早期的师徒制文化,师徒制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周礼注疏•考工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 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其意思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创造了有利于人类活动的精美器物,心灵手巧的人把制作过程记录了下来,保持着前人的制作传统可以称之为良好的工匠,他们做的各式各样的精美器物,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做的。这句话很好的阐述了师徒文化对推动行业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新职教模式的发展,有序推进“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以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校企融合;

一、师资队伍开发

“现代学徒制”的源泉所在就是师傅教授徒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经验,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精湛的实践技能。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有效保障。

1.建立实训教师进入理论课堂机制:实训教师主要以技术技能见长,如果把实训教师安排适当的理论课时,巩固理论知识,更新专业理念,通过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2.建立理论教师进入实训车间机制:理论教师深入实训课堂,参与一线实践教学工作,与实训教师一起探讨知识点与专业课程开发,经过实践磨练,专业技能也会稳步上升。

3.建立进厂挂职锻炼机制:专业教师用假期进入工厂挂职锻炼非常有必要,不要拘于形式化,从生产加工做起,逐一进入设计领域,接受企业新概念、新设备、新技术。此项工作纳入到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与职称晋升体制内,如此,对年轻教师的定向培养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专业课程与教材开发

1.课程调节计划:现今在专业课教学上,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使理论与实践衔接有序,应安排“双师型“教师执教本课程,以实际生产为出发点,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并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如仿真教学的形式进行初步验证,然后在实践加工中操作运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这不仅让同学们体会到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反之,亦可指导实践。技术的精湛,取决于理论的完善和反复的验证,这在职业教育中犹为重要。

2.教材编写计划:以数控加工为例,目前教材中如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部分,存在一定漏洞,不能很好地给同学们更科学、更严谨的指导,根据这一现状,必须要对专业教材进行严格的甄别,由本校专业教师组建开发团队,邀请本行业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结合本校设备实际情况,周边相关企业设备情况,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专业教材,使之在源头上为校企的深度融合打下基础,如书本中涉及到实践部分的,必须经参编人员经过生产验证,最后录入书本之中,让教材真正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指导性为一体的专业领域教科书。

三、实训设备及场地开发

1.实训设备是保障“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开展的有效前提,以机械加工为例,目前大部分院校所用设备偏于老化,如普通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只能以认知性学习为主,数控设备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凯恩帝等等,与现今企业所用设备有一定差别,此类机床可以少量留存,以市场通用设备为主流,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踏入企业生产那一刻得心应手。

2.实训场地包括学校实训中心与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对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如车间面积、线路布局、污水排放、通风照明等设施调整;同时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选择本行业口碑技术领先的企业,制定良好的合作制度与第三方责任制。通过校内外阶梯性培养模式,定能对学生就业问题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四、校企合作内容开发

“现代学徒制”是利用学校与企业的相对优势资源,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具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做中学、学中通”,实现学生能力素养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1.在行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培养与就业协议,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指导思想,结合“现代师徒制”新理念,聘请部分企业技术人员担任编外教师。采用订单式学生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技能人才。

2.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认知实习与专业实训期间,实训时间严格按比例进行,使学生在校内真正的学到技术知识,然后送入企业顶岗实习,形成校企合作的有序衔接。

3.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专业技能需求,与企业联合开设职工培训计划,包括学历教育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特殊行业和工种培训,为企业解决难题,实现多面双赢。

五、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是实现职业教育及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办学功能;师资培养、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办学行为。无论是传统师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都是以实践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内容,这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正确有序的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任何一种新兴教学模式的改变,都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就能实现,它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改进、再试验然后推广,所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现代学徒制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由此不难看出,作为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从其传道、传艺模式上来说,已经无限地接近了高等学校教育中的“硕士”研修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学历的条框局限,发展前景是大有可为,相信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政策宏观调控下,在社会各界有生力量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梁幸平 “建立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思考”[J] 职教论坛;

[2]杨小艳  “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 职教论坛 ;

[3]赵鹏飞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OL]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