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审美感知落实核心素养——《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运用审美感知落实核心素养——《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案例

张泽琴,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重庆  400060

一、主题背景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冲击着孩子们的生活,刷抖音、微视频等小程序也成了很多孩子的课余生活,孩子们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源于生活,他们听到节奏感强的音乐会想到抖音,看到很多人一起跳民族舞,会想到广场舞,对音乐缺乏审美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引导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等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艺术核心素养和创造能力。音乐欣赏是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课程之一,是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音乐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也是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基础,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全过程,更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开门砖。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将艺术鉴赏、审美感知在每一堂音乐课中落实到位。本课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维也纳的音乐钟》为例剖析音乐学科中如何运用审美感知落实核心素养。

二、情景描述

(一)通过听、唱、奏、演等音乐活动,感受乐曲活泼风趣的情绪,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通过对乐曲的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三)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感知主题音乐形象。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先安静的(闭眼)聆听一段音乐,听完后举手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场景?

播放音乐。

生(预设):钟声、乐器的声音、音乐等。

师:同学们小耳朵真棒!听到了这么多声音,一定是很专注的在聆听!这首乐曲叫《维也纳的音乐钟》,同学们听到的钟声,是遥远的维也纳皇宫的钟声,国王正邀请一位贵宾到皇宫做客,他叫哈里。

(设计意图:闭眼聆听,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介绍乐曲主角哈里,引发学生好奇。)

二)新课教学

  1. 聆听主旋律,说说哈里是怎样的一个人?

师:听听乐师演奏这段音乐,想象哈里是怎样的一个人。

(播放主题A1)

生(预设):幽默、好玩、活泼、自信、有趣、乐观等。

师:刚才有同学说哈里是一个乐观的人,音乐的哪些地方表现出他是乐观的人呢?

生(预设):速度稍快,体现出他很活泼,情绪欢快感觉他很快乐等。

(设计意图:从音乐中寻找音乐要素,找到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聆听主旋律,用线条表现旋律,体会情绪。

师:除了音乐的速度和情绪,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出示歌谱,播放主题A1)生跟老师画旋律线。

师:(跳跃的感觉),就像高兴的时候走路就是一蹦一跳的,表达了(活泼快乐)的情绪。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表达音乐的情绪,直观感受音乐的高低起伏所表达的情绪。)

3.唱主旋律A,体验音乐活泼欢快情绪。

1)画线,比较不同,模唱--La

师:我们也来感受哈里的快乐吧,(范唱)请看歌谱旋律线,用LA模唱,用右手画线,帮助唱准音,想想这两条颜色不同的旋律线有什么不同?请坐正,准备好,注意声音轻轻放在头顶上,想想平时唱歌的状态,跟我唱LaLaLa。

生听琴模唱La,画旋律线。

师:这两条线的结尾不同呢?(生:第一条结尾是sol,第二条结尾是do),观察仔细,用手势帮助唱准音。

生跟琴画线唱结尾地方。

师生逐渐加快速度唱。

师:由慢到快的速度你体会到什么情绪的变化吗?(生:慢速时音变长了,节奏宽松,加快后音变短了,节奏紧密了,就感觉情绪变得欢快)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速度的变化,感受体验情绪的变化,发现速度与情绪的关系。)

2)听师范唱哈里赞歌

师:哈里边走边唱的,参观皇宫。(范唱)我是个老兵,我名字叫哈里,我打了胜仗凯旋而归,真是很得意。

(设计意图:示范引领,让学生直观感受主题哈里的音乐,加深对主题的印象,为学唱作准备。)

3)学唱歌词,加深对哈里主题A的记忆。聆听旋律伴奏声部,认识管钟,用唱的形式体验多声部。

师:听主题A2,除了主旋律哈里,还有没有其他旋律呢?

生(预设):有咚咚,当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小耳朵真棒,这是钟琴敲出的声音,(出示管钟图片)我们来模仿一下,管钟演奏,敲一敲。用声音模仿一下,用手势辅助唱一唱do sol do,咚咚咚。

播放主题A2,唱do sol do

师唱一声部,生唱二声部,注意倾听节奏统一。

师:你从这个活动体验到什么?(注意倾听,统一节奏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主题的印象,通过聆听引出伴奏声部,认识管钟,并用歌声模仿,培养二声部意识。)

4.再次聆听主题,认识长笛及其音色。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考考你,听听这一段是哈里的音乐吗?主要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呢?音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预设):是哈里的音乐,是长笛演奏。

师:你觉得长笛的音色是怎样的?是明亮还是低沉?婉转动听。谁知道长笛怎样演奏的?刘雨欣同学刚好学习长笛,请她教教我们演奏长笛的姿势。

生学习长笛演奏姿势。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不同音色的主题,了解认识长笛及其音色,学习长笛的演奏姿势。)

5.用小乐器演奏,感受热烈气氛。

师:同学们很棒,再听听这段音乐,是哈里主题吗?你觉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气氛更热烈、激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声音变大了,乐器更多,力度变强了)有了更多乐器的加入,让音响效果更丰满,我们也来加入演奏。用什么节奏呢?

先用四四拍最简单的全音符X - - - 和 0XXX演奏,碰钟和沙锤加入演奏,先为节奏选择乐器。再用手分声部拍一拍,最后拿乐器合奏。

师:这么简单的节奏难不住大家,你能分别创造出两小节节奏,为乐曲伴奏吗?现在开始吧!

生创作节奏,再用乐器敲一敲,为乐曲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体验参与演奏的快乐,创造音乐参与艺术表现。)                

  1. 完整聆听音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师:接下来,完整聆听这首《维也纳的音乐钟》,听听哈里主题A出现了几次?请一组同学在哈里音乐时举手表示你听出是第几次。请二组在不是哈里音乐出现时举手。用手指表示听到的次数。

生(预设):哈里四次,其他三次。

生听时,师贴四个哈里在黑板上,并在下面写出ABACADA。

(设计意图:听辨音乐哈里主题,检验学生是否对主题音乐已经形成记忆。)

7.欣赏BCD主题

师:请听音乐,发挥你的想象,其他三个主题音乐是哈里在皇宫里遇到的谁呢?根据音乐的表达你能想象他们在做什么吗?为什么?

师播放音乐B。

生(预设):B主题是士兵。

师:为什么?

生(预设)很神气,像吹号的士兵。

师贴士兵图片

师:士兵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士兵的形象吗?

生做士兵动作。老师评价学生。

播放音乐C。

生(预设):C主题是国王。

师:为什么?

生(预设):国王很威严,声音比较低沉。

师:是什么乐器表现的?

生(预设):圆号

师:国王的形象威严、庄重、不苟言笑。动作不能很随意,试着用动作表现国王向子民挥手示意、点头赞许、举杯畅饮。请男孩子起立表演,女孩子评价。

男生表演,女生评价。

播放音乐D。

生(预设):D是公主、是王后。

师:为什么?

生(预设):旋律优美,像女孩子在跳舞。

师:是什么乐器的加入让旋律优美了?

生(预设):提琴。

师:弦乐的音色优美,符合公主优美的形象。公主在做什么?(跳舞)公主穿着美丽的长裙优雅的舞蹈,(边说边做舞蹈动作)请女生表演,男生评价。

播放D女生自由表演,男生评价。

(设计意图:想象不同的旋律表达的艺术形象,体会想象与音乐表达的联系,参与表演用动作加深对其他主题的理解。)

  1. 回旋曲式

师:在公主的主题出现后,乐曲再次出现了哈里主题A,在管钟声中结束,同学们请看乐曲发展的顺序,我们把这种不同的BCD旋律,穿插在主旋律A中,最后又回到主旋律的结构叫做回旋曲式.

(设计意图:音乐知识回旋曲式介绍,了解作曲家有趣的创作结构。)

  1. 乐曲、作曲家介绍

师:这首《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作的管弦乐《哈里·亚诺什组曲》中的第二首。哈里·亚诺什是匈牙利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爱吹牛的老兵,逢人爱说大话,这部组曲是根据柯达伊的歌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由于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设计意图:了解乐曲的来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让学生对古典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10.看视频,学习聆听

师:下面观看乐曲的演奏视频,跟着无声的模仿演奏动作,当当小小音乐家。

(设计意图:通过演奏视频的学习,让学生对音乐的产生与表现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

11.完整播放,表演。

师:同学们看了他们的演奏,我们也来演一演,注意表演时请注意除了唱,其他表演请无声来演绎。看看哪些同学最投入。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并参与演奏,让学生融入音乐中,体验演员的快乐,参与艺术表现。)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的维也纳之旅即将结束了,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预设):我会唱维也纳音乐钟的哈里主题、我学会了长笛的演奏姿势、我认识了管钟、音乐家柯达伊等。

师:希望同学们能多多走进音乐厅去现场感受音乐的美妙。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音乐知识、培养现场聆听音乐的意识。)

【板书设计】

维也纳的音乐钟

      哈里    士兵   哈里    国王   哈里     公主    哈里

A       B       A      C       A        D       A     回旋曲式

圆号1个大提琴1个

三、问题探究及对策

《维也纳的音乐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乐曲速度稍快、节奏紧密、情绪欢快,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作的管弦乐《哈里·亚诺什组曲》中的第二首,是一首古典音乐。大多数人们对古典音乐都表现出听不懂,它们没有像流行音乐那么受人们喜爱。其实是人们不了解它们,本课通过对音乐本身的挖掘,教学设计从音乐主题的多种感知、演唱、体验,到乐器认识、再到对乐曲曲式结构的剖析欣赏,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孩子喜欢古典音乐。

四、评析反思

欣赏是最基础的教学,欣赏课形式为:初听全曲-主题和重要片段的欣赏-复听全曲,由引入-展开-高潮-小结组成,聆听为主,坚持听觉领先。揭示音乐描述的情景、场景,揭示表现要素的特点、作用,尊重学生独立个性审美体验和独立的个性特点。

本课抓住乐曲童话色彩,将音乐与人物形象结合,让学生在听、唱、奏、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乐曲的情绪、旋律、速度、力度、和声等音乐要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安静聆听,想象音乐表现的人物形象和音乐表现的场景,从而加深对乐曲的音乐记忆力,让学生感受和喜爱音乐,得到审美的体验,在主题旋律的体验中,将旋律填上风趣的歌词,让学生对人物哈利的形象更加深刻具体,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二声部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和声的音响效果,加入打击乐器,体验演奏的愉悦。听辨长笛,认识管钟,了解其音色。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可以精简,学生参与与创作还可以放手。唱还可以更好,唱出情绪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