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7
/ 2

易地搬迁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秦燕

贵州省罗甸县第二中学

摘要:易地搬迁政策实施以来,贫困地区学生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但青春期学生处于心理发展重要时期,进入初中新环境、面对新同学、新老师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研究易地搬迁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易地搬迁;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

前言

易地搬迁后,学生主要面对的是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在心理上会出现一定的防御性,行动上则注重自我保护,包括孤僻、心理闭塞、不愿意与其他人沟通等,甚至有的学生易地搬迁3个多月,连学校内部都没有逛完。基于学生心理实际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工作。

一、易地搬迁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环境不熟悉,导致闭塞

易地搬迁学生进入到新校区以后,自然会出现一定防御心理。初中生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因此进入新环境后,会下意识地采取保护性措施,即愿意待在自身熟悉环境而非陌生环境,因此学生的生活多是以宿舍、食堂为主,很少会互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或者其他校园活动,在个人行为方面相对闭塞[1]

(二)新同学环境,导致孤立

易地搬迁学生进入新环境以后,周围学生大多是“新同学”,人际关系需要重新构建。初中生如何交朋友面临着实际的选择,包括如何与新朋友寻找共同乐趣、遇到冲突以后如何解决,这些都需要学生处理,而无法处理情况下容易产生自我孤立行为或者是被其他学生孤立[2]

(三)新学习环境,导致学难

新学习环境下,易地搬迁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能力、水平自然与以往的学习有所差距,这种差异化会让学生在新学习环境下产生学习难的问题。一部分易地搬迁学生学习本来不错,但进入到新学校后由于进度、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成绩下降比较快,从而形成学习心理问题[3]

二、易地搬迁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多引导,形成主人翁意识

针对新环境造成的学习心理问题,初中教师应做好青春期学生引导工作,从易地搬迁的“客”转为学校的“主人”。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观和学习,参观包括学校食堂、宿舍环境、操场环境等,初期可以保持一周一次、后期一个月一次,直至学生全部了解、熟悉学校的构建;其次,教师可以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树立主人公意识。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打扫操场上的垃圾,在捡垃圾的过程中渗透“主人公意识”,渗透学校清洁靠大家的思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性;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诵读活动等,通过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方式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初中生适应能力强,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学生新环境很容易融入,从而解决新环境造成的心理问题。

(二)交朋友,与同学融洽关系

如何交朋友、如何融洽关系是易地搬迁出后学生需要面临的实际情况。青春期学生交朋友时很多的想法,但付诸行动则比较少,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并为学生交朋友创造必要环境:如班级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互助小组,打破易地搬迁中学生抱团现象,以各种互助小组方式构建班级紧密联系;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竞赛活动,如学校开展运动会时,学生内部会高度团结,无论是新同学还是老同学都会努力加油助威,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关系会进一步融洽,从而提升自我交流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好朋友;最后,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特殊情况,在交朋友时还要做好正确朋友观的培养,让学生在交朋友时了解什么是好朋友,同时解决异性朋友交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以正确朋友观助力学生发展。总之,交朋友是学生融洽关系必须要面对的实际情况,在交朋友时需要教师需要进行集体生活引导,让学生个体之间更好融入集体生活并形成正确朋友观念。

(三)拓方法,提升自我学习力

易地搬迁学生在学习上必然会遇到学习进度问题、学习能力问题和方法问题。青春期学生在学习方面较为敏感,一旦成绩出现波动就会出现信心下降情况。基于学生实际,教师在学生教育方面需要做好方法引导工作,如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其深入分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传授相应的方法;对课堂中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和学生一同分析一定的思考题,提高学生思维的专注性。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学生多数可以转变学习思路和方法,逐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除了学习方法指导以外,考虑到初中生实际,教师还应该积极构建学生学习互助组和家校共建,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互助组以学生帮扶为主,采用多对一方案,家校共建方案则是指在学习上,家长与教师加强沟通,做好学生家庭辅导工作,同时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等活动,增加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互动。

总结

易地搬迁学生心理问题多来自新环境、新同学和学习问题,因此心理问题解决要提升针对性,不断引导学生熟悉新环境、学会交朋友和掌握更多学习方法,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件

[1]季丽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学生阳光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2,No.321(17):104-106.

[2]王九菊,王九全,王九梅.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06):22-24.

[3]路少伟,孙呈祥.定西市通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J].新课程,2021,No.589(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