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1

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研究

刘建华

乐至县金顺镇初级中学

【摘要】创新是音乐教学的生命之源,是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音乐是一种非语意的信息,是一种非具象的艺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教师在音乐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心情表现、自由想像、积极创作。从而人人都能在表现中得到满足,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中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研究

前言:音乐欣赏能力是个人基于音乐需求、情感认识和审美思想、文化理解的一种鉴赏音乐的认识,能够促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变得积极主动,在音乐的学习中获得音乐素养的建立,并有综合能力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思想认识。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以情感、认知、个性和美育为培养策略的方向,在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出创新,从而就可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良好生活态度和思想学习认识的建立。
一、注重乐理教育,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音乐具有多种风格,就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来讲,包括爵士音乐、民谣音乐等,而且各个国家与民族的音乐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人类的音乐世界十分丰富。不同种类的音乐的声韵和节律都存在差异,音乐节奏的规律存在多样化。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声韵与节奏的变化。不同音乐的演唱手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假如只是凭着教师的口头教学,只能让学生学会一首歌,学生无法体会音乐节奏规律的不同。这种教学只会让学生进行模仿与翻唱歌曲,无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扎实学生的乐理知识,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营造优美环境激励学生聆听音乐

学生聆听音乐适合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聆听的硬件环境,另一个是软件环境。硬件条件就是指应该有完美的音响设备,以便更好地进行音乐的传输。只有好的音响效果才能达到好的聆听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所谓软件环境,是教师在欣赏音乐之前,要给学生讲述音乐背景,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严肃对待,认真聆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音乐中,让真正优美的声音传递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纯净和秀美。只有学生亲自感觉到音乐的美好,在心中树立了音乐的纯净与美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得益于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地主张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常常帮助学生拓展音乐时空,教会学生自主选择音乐。在课堂或者课余开展寻找自己喜爱的歌曲活动,要求每名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曲并说明自己喜爱歌曲的原因还要教大家唱一唱。通过这样的开放形式,让学生明白自己有主动选择音乐的权利,逐渐吸收课堂以外的音乐,懂得如何选择、接受周围的音乐环境,让自己的音乐天地更为广阔。
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时期,这一期间学习到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乐感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建军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J].初中音乐教学与研究,2013,(06)。
[2]李国.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9(06):110.
[3]田凤霞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校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