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下的县域产业集群新发展———以廊坊县域产业集群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3

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下的县域产业集群新发展———以廊坊县域产业集群为例

刘翠芹

(中共廊坊市委党校,河北 廊坊 06500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产业集群是扩大内需、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基础,在新发展阶段,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当前国际环境影响,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加速重构,这必将为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带来更大机遇。本课题组从当前形势出发,以廊坊县域产业集群为基本研究对象,对当前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一、廊坊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分析

(一)产业集群优势

1、集群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廊坊产业集群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廊坊经济的重要组成。进入本世纪后,廊坊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形成了涵盖食品、文化、纺织、板材与家居、健康医药、数字经济及信息、专精特新产业等领域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县域产业集群。

2、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廊坊市抓住当前经济战略重大发展机遇,以率先实现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主要目标,2019年初确立了“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发展建设重点。目前,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7个。

(二)区位优势

1、交通枢纽优势凸显,为集群产业链融入全国和全球提供了前提保障。廊坊一小时车程就可迅速到达三大国际机场,这是现阶段国内唯一有此便捷优势的城市。多条城际铁路、铁路干线、高速公路以及国省干道纵横交错,不仅拉近了廊坊与国内其他城市的联系,也为廊坊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了交通支撑。

2、地处人口聚集地,为食品、服装、家具等产业集群提供广阔市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和重要人口聚集地。截至2021年末,京津冀地区总人口达到1.1亿人。地处庞大人口聚集区,使产业集群置身于巨大的需求市场之中,大大减少了产品外销成本。

3、京津众多高校科研院所聚集,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了科技优势。北京规划区域内集聚了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近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形成当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技术集中承载地。这几年,为促进科技成果高效快速地转化,廊坊市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项、200余条重大创新支持政策措施,为引进京津科研成果到廊坊转化、实现与京津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政策优势

1、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廊坊全域都处于重大国家战略支撑带动之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和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逐步展开,廊坊全域都处于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区域。

2、“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成绩卓著。一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审批和许可事项管理清单,实现“一枚印章管到底,清单之外无审批”。二是提高治理效能法治化。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为出发点,建立健全依法治理机制,提高法治监管效能。三是与国际营商标准实现高效对接。建立县域营商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对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打通阻碍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促进产业集群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作用更好发挥。

3、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被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为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在2019年初廊坊市政府确立了"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2021年廊坊市"十四五"规划中也重点提出要携手聚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硬核产业集群。并强调:“到2025年,力争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都市食品等一批五十亿级现代产业集群。”

二、廊坊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发展仍明显不足

廊坊凭借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形成了人造板、家具、食品等传统中低端产业集群,在国内产业集群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对于以新型显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航天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以服装设计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时尚消费产业等仍处于早期起步及培育成长阶段,需要地方政府继续加大企业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带动发展。

(二)产业集群程度不高,产业链关键环节尚有缺失

现阶段,廊坊市县域产业集群中存在企业分布较散、内部关联程度不高等问题,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缺失现象一直存在,大大降低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配套环境不够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不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廊坊市产业加快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愈加紧迫,与此同时,在土地、环保、甚至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将不可避免的随之提升,这对于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将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由于廊坊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社保、福利待遇,以及子女就学、就医、消费等配套设施均与北京存在明显差距,对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吸引面临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同时,产业高端化升级需要配套高能级载体,但是部分集群承载能力明显不足,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度不强。

三、国际秩序转变和疫情冲击加快全球产业链重构

(一)全球产业链重构方向和趋势

1、全球产业链区域化和本土化趋势明显。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特别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对既定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球化产业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面对新形势,重构新的产业链格局就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为保证将受断链影响降到最低,推动关键产业链回归母国成为各国产业布局的优先考量;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将过去分拆到不同国家的不同生产工序和环节集聚到一个区域或国家进行集中生产,大力推动产业链环节向区域化集聚发展。

2中长期发展中呈现出知识化、数字化和资本化趋势。首先,知识和无形资产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决定企业命运和财富的关键因素。其次,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技术不断提高,同时由劳动力密集度向资本密集度转变。再有,数字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带动了生产能力的进步和配套产业链的完善,产业链的数字化成为未来中长期发展趋势。

3、以多元化和产业集聚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随着全球产业链受到影响的加剧,企业更加注重产业链安全性,生产布局从之前的效率优先转为效率与安全兼顾,迫切需求建立韧性与安全性并存的产业链。同时,追求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减少对少数国外供应商或单个经济体的过分依赖;并以集聚化发展降低运输成本,节省物流时间,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自然灾害、疫情灾难和突出事件的冲击。

4、生产方式更加注重低碳化、绿色化。随着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成为国际共识,并出现了在相关领域大国竞争合作的格局。面对全球碳中和发展要求,对现有产业链实施绿色升级,带动绿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应有之义。

(二)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具有的优势

1、中国完成了工业化,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在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中,只有中国拥有全部的工业门类。”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谁能率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谁就能抓住产业未来,中国完整的供应链与高效率优势是其它国家短时间难以超越的。

2、中国成功嵌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从加入WTO以后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大幅度攀升,与美国、德国共同成为全球中间品贸易三大中心。同时,中国在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新能源开发、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产能、技术均处于领先地位。

3、中国庞大的市场和需求空间,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广阔的舞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强大动力,也是迎接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抵御美国遏制的底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GDP总量为114万亿元,人均GDP超过8万元。我国人口总量14亿、中等收入群体4亿。

4、中国众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形成集群竞争优势。中国工业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这种基于地理因素形成的产业集群,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典型的集聚形态,在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生态、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实现县域产业集群新发展

产业集群最鲜明特征就是具有区域特色的整体竞争优势,但目前中国很多产业集群生产环节大部分集中在加工制造,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整体竞争实力不强。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趋势,中国县域产业集群亟需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以强化产业链的紧密衔接形成共生发展的生态,打造与国际产业链相耦合的整体竞争优势,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县域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1、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进行高端站位,高起点谋划。产业集群要发展,需谋定而后动,规划先行。按照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定位,适应区域分工的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不同县域资源的比较优势,对县域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定位。突出规划对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引领作用,同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有机衔接。

2、立足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现有产业集群做优做强。县域产业集群大都经历了由萌芽、成长,到逐渐成熟并聚集等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对这些产业集群,应该立足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原则基础上,强化品牌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实现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优中做强”。

3、站位全球产业链发展高度,规划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调整,全球产业链重塑正在加速推进。已经形成的“大三角循环”分工格局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将直接影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廊坊着眼对接京津雄三大市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将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出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二)创优营商环境,为产业集群提升提供优质服务

1、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服务。“放管服”改革实际是政府向内的自我革命,为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渐进式改革。通过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着力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着力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将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化,为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服务。

2、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营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是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首先要认真履行《反垄断法(修正案)》,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要求政府的监管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确保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市场活力全面释放。

3、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集群特色主导产业完善配套产业发展,大力引导对弥补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的重点投资,打造产业链完整、配套设施健全的产业集群。其次,积极培育发展人才培训、技术咨询、金融服务、品牌设计、产品质量检测等机构,为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提供有效服务。最后,落实好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简化办事流程、营造开放、便利、高效的发展环境。

(三)完善产业链条,稳固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实力

1、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促进产业聚集龙头企业是特色产业集群的核心,龙头企业有多强,特色产业集群的实力就有多强。大力培育和吸引龙头企业是事关产业集群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二是着力壮大现有龙头企业。三是培育壮大中小企业。

2、以完善产业链条为核心,优化产业链共生发展生态环境。产业集群是完善产业链共生发展生态的重要载体,完善产业链条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适应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长远发展要求。完善产业链条,一是围绕现有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进行"补链"。二是聚焦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三是针对现有优势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强链"。

(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1、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保护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使产业集群保持生命力的根本途径。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一方面要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法制保护。

2、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解决产业集群“断链”问题。疫情使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加突出,中国部分产业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大循环。建立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迫切需要解决当前产业集群面临的“断链”问题,全面梳理产业集群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是当务之急。

3、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业集群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培育建设一批产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集群集聚。鼓励和引导企业间联合组建产业联盟或研发联盟等新型合作模式,强化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五)增强数字化转型能力,加速推动县域产业集群价值提升

1、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稳固发展。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和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2、以数字化武装产业链各环节,打造数字化供应链。推动我国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是提升当前县域产业集群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核心目标,也是实现集群产业链共生发展生态的根本要求。一是提高集群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打造产业集群数字化供应链。二是向集群产业链上游研发设计环节和下游销售服务环节延伸,实现价值升级。三是构建区域化数字发展生态,提集升群产业链的配套服务能力。

(课题组成员:刘翠芹 王洁 吕晓明 刘丰恺 吴艳娥 孙亚楠)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220101040);

作者简介:刘翠芹(1974-),女,汉族,河北廊坊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