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理论依据和实施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理论依据和实施方式

周欣茹

杭州师范大学 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杭州 311121

摘要:追求五育融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场域。学校课堂教学必须要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发挥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以五育融合理念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学生整体思维方式以及创新育人方式的要求。为此,要重新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要素,构建五育融合教学的行动框架,开展互动体验的课堂教学实践,实施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五育融合;教学变革;教学变革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1]随后,在学者的呼吁下,“五育融合”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态势。[2]“五育融合”的提出,为我们解答了“怎样育人”的问题。

之所以提出“五育融合”,是因为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五育之中的各育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关的几个部分。[3]“五育融合”具有整体性、平等性、关联性等内在特点。尽管“五育”指向德智体美劳不同目标,但是它们最终的目标都是“立德树人”,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追求五育融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场域。学校课堂教学必须要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课堂教学变革的依据

要达成五育融合育人的目标,必须进行课堂教学变革。关于课堂教学变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变革的依据是什么。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要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方面,它是具有主体性的个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是全人类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4]此外,受教育的人本身也是完整的生命体,是同时具备认知、情感、意志、审美等各方面能力的有机体。教育的任务在于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通过施加积极正向的影响,从而使人的各个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一环,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完整的价值观念以及知识方法,为学生从自然生命走向文化生命和精神生命走向智慧生活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原料。

(二)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方式之要求

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若教学仅限于某一学科的范围,学生常常会在特定学科范围内思考问题而缺少发散性思维。但是现实问题所在的情境都比较复杂,仅仅运用某一领域的知识难以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必须掌握跨学科的整合性知识和整体性思维,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要点。与此同时知识的整合融通不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也是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教育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完整的知识文化中接受熏陶,而不是在破碎的知识片段中割裂思维。

(三)创新育人方式之要求

进入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后,世界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不确定性愈发加强,机械思维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世界。新时代的知识呈现出开放性、动态性、关联性、共享性等特点,知识的边界变得模糊且动态。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要求学生要掌握能够真正解决生活问题的知识,而不是那些静态的、抽象的、割裂的知识片段。学校教育创新育人方式显得至关重要,不能再像传统学校教育那样一味强调知识的识记与再现,而是强调对知识的建构性、整体性、创造性运用。[5]课程改革是育人方式变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其创新与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之一。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课堂教学变革的实施方式

五育融合是一种新的教育实践范式,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方式,同时也要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变革。课堂教学变革需要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整全发展的发展观,重新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要素,探索五育融合课堂的实践脉络。

(一)构建五育融合教学的行动框架

“五育”的融合不是各育的简单拼接,而是其有机整合、渗透。在教学中,相互整合的各育将超越原先相互割裂的状态,整体地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6]根据五育融合的程度和实施过程,可把课堂教学划分为育间融合的教学、育内融合的教学以及跨育融合的教学。

育间融合的教学指的是两育的有机结合,以某一育为基础,有机融入其他某育的教学,其目的在于从两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并形成融合模块。育内融合教学指的是以五育融合的理念重新审视每一育,寻找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契合点,落实 “五育”共育。跨育融合指的是打破分科教学的形式,以项目、主题、模块、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整体融入五育的要素,围绕该项目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内容、开展教学与实施评价。

(二)开展互动体验的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师生互动中建构出来的。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将课程内容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传递给学生,与学生达成共识。

[7]教师和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本就会从道德、智慧、审美等多方面对彼此产生交流与影响。可以说,教学中的交往互动本身就是各育融合的体现,蕴含着多样化的育人价值。五育融合的课堂需要师生在双向建构交往互动中共同挖掘五育的育人要素,充分发挥各育的价值。

抽象化的、理性化的知识学习不足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全发展,只有当知、情、意和谐融于课堂,课堂才焕发活力,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与他人互动,运用智力解决问题,获得真实的信念。而真实情境的问题总是综合了各方面知识的需求,难以以单一知识来解决,这就要求教师要将知识加以融合、整合。

(三)建立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评价

五育融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回答的是 “在课堂教学中五育究竟有没有实现融合”以及“五育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融合”的问题。这是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只有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明确“五育融合”的操作目标,才能实现教学中五育的平等、整体、关联发展。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中五育是否融合、融合的情况如何,再者是教学的育人情况如何,是否发挥课堂的综合育人的功能。就五育的融合程度而言,教学评价需要评判的是课堂教学是否从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实现了育间融合、育内融合以及跨育融合的结合;五育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保持着整体性、平衡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就教学中五育的育人情况而言,教学评价需评判的是教学在多大程度上挖掘了各育要素,教学是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7-09(01).

[2]李政涛,文娟.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 “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

[3]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14.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

[5] 殷群.学科融合教育:智能时代育人方式新样态[J].上海教育科研,2021(01):92-96.

[6] 宁本涛.“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05):1-5.

[7] 裴娣娜.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M]中国教育学刊,20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