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后习题 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紧扣课后习题 让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陈颖

扬中市实验小学 江苏扬中 212200

摘要:语文要素是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它使语文教学的要点更加清晰。教学时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巧妙设计教学流程,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课后习题,语文素养

统编教材的编排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单元内容。语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内容。统编教科书非常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起,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明确了单元的语文要素;在课文的课后练习或是泡泡语提示中进一步明晰了课文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在《语文园地》中也安排了《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出现,使语文教学的要点更加清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面对教材到底要教什么和学生具体该学什么的难题,是语文教学有力的抓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根据语文要素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探寻挖掘让语文要素落地的有效途径。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布到各单元的课文或课后练习之中紧扣课后练习来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指导读好课文 

统编教材不同于以往教材那样仅仅只是提出“朗读课文”这一笼统要求,它是依据具体的文本和学生学情而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教师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要根据课后的具体要求来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如《端午粽》《彩虹》两课,课后练习中的朗读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教师在执教课文时要注意降低坡度,先指导学生读好词语和短语,再读句子,有层次地进行朗读训练。重点语句,教师还需要通过范读等进行反复指导,让阅读教学更扎实、更有效。《狐假虎威》《在牛肚子里旅行》《陶罐和铁罐》等故事类课文,情节生动有趣,多由对话组成,课后练习中朗读要求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执教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灵活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品析文中提示语、语气词、语句中的标点符号等体会角色心情,精准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指导时采取先扶后放的策略,先着重指导其中一组人物对话。然后让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再全班展示点评。除了读出语气,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表情和动作读,读出人物的特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和文本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尝试着讲一讲、演一演故事,进一步内化文本语言。如此不断练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方法,将课文读好。从读正确、读流利到读出画面感,再到有感情地朗读,部编教材不断递进阅读要求,教师要紧扣要求,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助力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攀升。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阅读方法 

课标总目标针对阅读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指导,结合本课课后练习要求,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探究性的高效阅读方法,它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一种常用模式。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边读边思考,这样的课文阅读将更有针对性。这也不意味着教学时直接照搬课后习题中的问题进行教学,有些问题对学生直接思考有不小的难度,需要教师设计坡度由小问题入手,或者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设计更贴切的问题。如《父亲、树林和鸟》一课,课后练习为:“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学时,教师如果直接让学生学完课文去思考,那就是做判断题,索然无味了。教师可以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读出来了一位怎样的父亲?”既启发了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表达。

给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统编教材十分注重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象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文本更深层次、富有个性的交流。教师要充分解读文本,依据文本内容,寻找和定位想象着力点。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想象着力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想象雷锋关爱他人做好事,通过想象,让画面鲜活起来。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后,还要给学生插上“翅膀”,才能让学生在想象王国自由遨游。依据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进行想象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抓住“泥泞的路面”、“蒙蒙的细雨”等环境描写的词句,透过“抱”、“背”、“冒”等动作去想象。此外课文插图也是打开学生思维,触发想象的好方法。

预测让阅读更有趣味。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其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课后练习正是让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猜测后面的情节,让学生在交流时习得预测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就课题入手让学生对故事进行预测,再以一段一段的故事为引,让学生大胆预测并说说自己这样猜的理由,在此交流中总结预测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课题、插图、上下文都可以帮助预测,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去预测。一边读一边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渴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续编故事打好了基础。这样的阅读既趣味十足,又切实有效。 

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引导积累语言 

丰富的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教材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都有不同形式的语言积累,或读一读、记一记词语,或找出优美生动的句子并抄写下来,或背诵积累,这些都是语文积累的一种要求和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视为简单的读写记忆,需要将它们融合在课文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去理解、内化、运用,并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如《棉花姑娘》课后练习中要求:“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碧绿碧绿的______、雪白雪白的_______。”针对所给的两个偏正结构的短语,在执教时可以先开展比较朗读“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再把这两个短语放在语境中,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还有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最后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拓展此类形式的短语,如“火红火红的枫叶、金黄金黄的稻田……”,让学生感受叠词好在哪里,并在交流中积累词汇。再如《燕子》一课,课后练习中要求读记“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填空”四个词语,并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教师在教学时要先指导学生充分理解“剪刀似的”“伶俐可爱”、“光彩夺目”、“旷亮无比”,将词语放进语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再指导阅读,以读促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前面修饰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积累。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除了课后练习中安排的抄写和背诵任务,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也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摘抄进行语言积累。教学时先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随后总结明确摘抄的方法和要求,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运用摘抄的方法积累语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内容设计更合理,学习要点更明确。从语用角度来看,它着重加强了朗读的训练、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的引导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落实语文要素为最终目的,基于学生学情,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教学环节,围绕课后练习,凸显语用意识,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语文要素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