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甘甜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在驱动、促成和评价等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一、 引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要在教学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语言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外语课程在实现育人目标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应该担负起重要的育人责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明确大学英语课程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借助其量大面广公共基础课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的学生群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摸索出产出导向法融入课程思政适用的实践路径。

二、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体系

“产出导向法”是在中国外语教学土壤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该体系由3个部分组成:1.教学理念;2.教学假设;3.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本文着重探讨教学流程部分:“驱动”“促成”和“评价”。

(1)驱动

“产出导向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流程以热身或导入开始,而将产出的“驱动”置于新单元的开头,激发产出的欲望。首先,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和讨论的话题,场景具有交际性,话题具有认知挑战性。接下来,学生尝试完成交际活动,就是教师有意为学生制造的“饥饿状态”。最后,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

(2)促成

“产出导向法”将传统的“输入”环节后置,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产生学习“饥饿”后,更清楚自己需要哪些知识和材料。输入“促成”要涵盖内容、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教师首先要完成的是交际话题所需的内容的输入。然后,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语言上。最后,从输入中提取产出任务所需要的话语结构。

(3)评价

在输出“驱动”和输入“促成”相继完成后,教师该进行评价环节了。“产出导向法”强调评价的标准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制定,不同的产出任务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对照标准提交完产出任务后,教师就开始组织师生评价了。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要比教师单独评价或学生单独评价会取得更好的学习。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项目的具体研究对象及内容:

项目的研究对象: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大一土木1班学生,总共27人,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在第一学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在实施产出导向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之前已经进行了四个单元内容的学习,因此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的积累。

项目的具体内容:本研究将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而明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为:运用“产出导向法”,深入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思政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以为期两年的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期间,以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和2020级土木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现从中选取一个案例,展示“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本案例是2020年秋季疫情防控期间大学英语,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2》,授课单元为第六单元Less is more。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

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能用英语介绍项羽等中国历史上的人物,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并用英语就某个话题表达观点。2.育人目标:结合全球抗击COVID-19疫情,对比中国和英国重要历史人物,能意识到当今世界历史人物的重要性,理解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

教学方法:基于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和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同时,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输出“驱动”,输入“促成”。

(三)教学设计与过程

教学设计:以线上教学环境下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并应用“产出导向法”进行设计。本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全球抗击COVID-19事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心时事,通过分析中外历史人物,让学生意识到国家中如钟南山等重要的人物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战胜一切困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6B[%}3LN`EQKKK5S8[M7686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流程由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组成。

课前:要求学生完成《新视野大学英语2》在线课程第六单元的学习,小组进行词汇预习及了解中外历史人物,然后完成在线测试,最后撰写学习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和反思的情况,组织教学活动。

课中:根据学生的在线测试情况和撰写的教学反思,设置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

1)思政元素融入“驱动”环节:通过对线上学习分析发现学生对中外历史人物不是很了解,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头输出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通过分析学生演讲的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决策和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

2)思政元素融入“促成”环节:根据“驱动”活动中学生的欠缺之处,教师提供一组视频,内容为英国女王、首相、政府官员在新冠疫情发生后的公开讲话和中国政府领导下的中国抗疫故事。教师根据视频,设计3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和回答,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学生在接受输入后,对输出活动进行改进。通过学习和讨论项羽、钟南山等中外历史人物,教育引导学生“决策”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思政元素融入评价环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主体比较多元,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通常采用师生合作评价的形式。评价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对教材思政内容的评价。教师在备课前须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化分析,挖掘思政元素。2) 对教学思政流程的评价。教师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从总驱动目标到驱动子目标、从驱动到促成、从输入到产出—进行评价。

课后:1).完成《新视野大学英语2》在线章节测试,通过客观题和主观题,整体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2)准备一个2分钟的口语表达,要求从个人和国家等方面进行阐述。3)段落翻译练习。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

以历史人物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全球抗击疫情形式,引导学生看到面对全球性灾难各国做的决策的重要性,体现本单元的思政主题:重要人物在国家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课后,学生在学习通上的讨论,如:老师播放的一段反映中国抗击疫情的视频,让我再次感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我有责任学好本领,建设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四、结论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教师应当深入思考大学英语的改革路径,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本文首先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然后通过教学设计检验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只关注知识层面,而忽视了情感层面,教师应当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雪梅,霍炜 .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综述(2018—2021)[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4):309-314.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