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   志做大先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铁肩担道义   志做大先生

王建华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高级中学

2022年4月,习主席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新时代新征程,习主席的话仿佛指路明灯,激励着广大教师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和期许,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争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怎样才能当好大先生?

一、铁肩担道义,立德树新人。

“大先生”须有“大情怀”,胸怀“国之大者”。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是“大先生”的灵魂。百年党史,一代代优秀人民教师用生命和忠诚续写了立德树人的精彩华章。袁隆平、黄大年、钟扬、张桂梅等教书育人的时代楷模,诚心善教、呕心沥血、仁爱奉献,芬芳满园,铸就师者荣光。“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基层教育一线上的党员教师,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需自觉将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大势,坚定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需要常吸理论之“氧”、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中筑牢信仰根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铁肩担道义,立德树新人。

二、以爱唤花醒 ,聊赠一枝春。

“大先生”须有“大德行”,品行高尚,大爱无疆。“大先生”着力言传,但更加注重身教,善于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好教师拥有影响学生一生的力量。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用爱心去教学”,尽心、尽力而为;以身作则,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魅力赢得学生,做学生最好的榜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需要用爱去浇灌,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她可能是参天大树!教育需要有一个缓慢生长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在教育上,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一点点进步。只有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仁爱之心的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光辉中,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播下爱的种子,才能将爱传播下去。以爱唤花醒 ,聊赠一枝春。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大先生”须有“大学问”,深耕学术沃土。在有扎实学识的基础上,还有卓越精湛的“大学问”,并精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知识储备,学识的广博,过去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学习方式的改变,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仅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难免捉襟见肘。教师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具备“一潭水”,而且是“源头活水”。作为新时代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20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爱教书才是成为一名合格高中老师的基本条件。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课程建设犹如打造精品连续剧一样,教师身兼编剧、导演、演员数职,要十年磨一剑。“唱念作打”从教学基本功入手,把备课、上课、答疑解惑各个环节的做踏实,才能把课上好,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

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大先生”有“大人格”,展现师者风范。“大先生”自省自励,见贤思齐,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谈到,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好老师就要心无旁骛,要像春蚕吐丝那样尽心竭力,像蜡炬成灰那样发光发热,像和风细雨那样滋润心田,像孺子牛那样甘为人梯。大先生心中必有大爱,无不是将教书育人作为首要职责,将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当作最大荣耀,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当作最大幸福。

总之,立志成为大先生,就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铁肩担道义,志做大先生,就是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内化为个人品行气质,渗透进教学科研工作,淡泊名利、静心笃志,坚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扎根基层,再接再厉,用实干奉献肩负起新时代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