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王裕婷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

摘要:叶嘉莹先生曾说“诗歌是带着一种兴,带着强大感发的力量的,是能够呼唤起你心灵深处很多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意趣的,是生生不已的”。作为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授课中,古诗词却一直是语文教学板块中的难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大力推动下,教育部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已于2006年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部编本”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小学129篇,初中132篇。通过对南阳地区一些学校调研发现,这些学校重点班的古诗词教学比较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去理解体会古诗词意蕴。而普通班学古诗词,以教师讲,学生听和记为主要形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目的偏离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从现行的教学来看,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偏离了教育的本初目的,过分强调其背默得分的功利性而忽略了语文教育内在的人文特质。目前形势是,语文教师多以考试为“指挥棒”,各种教学活动“服务”于考试,教学目的就是识记、积累、得高分,考查形式也仍多为诗句默写和课内诗词的赏析。学生的阅读量、趣味性、感悟、涵养化育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无法量化而遭遇冷落。偏离教学目的,调研发现,追逐高分现实的一个普遍现象即重背诵默写,轻吟诵品味。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古诗词,不但增加了背诵的难度,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文魅力无穷,意味深长,博大精深,吟唱这种形式无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吟诵能更真切地展现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使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所要传达的人生感悟,在无形中提升文化品味和人文情怀,但真正的古诗词教学中,吟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并没有对正确的朗诵方法、技巧进行讲解与引导,甚至有的老师自身对这些内容都没有很好的掌握,不了解正确的押韵与顿挫方法,因此无法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方式缺乏新意,过多依赖教学参考

实地调研中,一位一线教师说:“古诗词教学按传统的讲课流程走,很难打造不一样的效果,使学生获得特别的体验。”古诗词的讲授一般采取以下模式:首先是预习,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或加上背诵,然后是课堂讲解,解释字词句,赏析词、句、诗眼,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赏析,赏析一般是辅导资料上的内容。如镇平县一初中七年级课堂,学习《约客》一诗时,分以下几步:走近作者-读诗歌-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品诗句-诗歌意境-主旨探究-诵诗歌,这应该是大多数语文课堂学习古诗的步骤。用这样的方式讲古诗词,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古诗词是作者融注情感的整体,不能割裂地从生平、背景、大意等方面探究,离开了情感,诗词将不复存在”。

二.对策及建议

针上述几点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一)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思想观念受流行文化影响较大,人生阅历限制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和胸怀境界,所以在学习中,很难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情怀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工作的开展,必然需要扎实的文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对学习的渴求、热爱,能促使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为确保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对古诗词及传统文化的认知与鉴赏能力,扎实的文学素养,是一名优秀语文教师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底气和力量。对教师而言,给自己“充电”的两大动力,一个是责任感,一个是兴趣。责任感强的教师会把终身学习当做自己的任务,把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这种自发式的学习相对来说,是储备知识的一条捷径。

(二)丰富课堂教学,实现多元互动

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而重视诗词朗诵和吟唱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唱就是将诗词音乐化,使情感的表达不仅找到了诗词的语言形式,而且找到了音乐的形式。语言符号虽然也能催动人们的情感,但这是间接的,是以语言符号作为媒介,唤起人们的记忆和审美体验。而音乐则是‘灵魂的直接语言’,它是‘不借助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由此可见,在古诗词学习中吟诵确实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吟诵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一起作用,利于学生理解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艺术美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感知能力,使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诵读教学,教师除了正确范读引导,同时还要借用多媒体营造氛围。尽量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对仗押韵,注意语速、重音及停顿,发挥诗词的晕染情感。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诵读,或播放一段与古诗词意境、情感相关的背景音乐或同时放映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进行初步感知等,以营造合适氛围,更好地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巧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在课堂上,把思考、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只负责引导和总结提升,这无疑是一个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修养的一个好方法。目前现行教学方式的一大弊端是教师工作做的太多,学生脑子动的太少。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就需要适时设疑,问题抛出后,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集中交流对诗词的分析,以及从中体会到的情感或人生感悟。

(三)重视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培养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一条捷径。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大放异彩的才女武亦姝就说过她从小喜爱读诗词,一本诗词集于她,仿佛就是整个世界。在兴趣的推动下,年仅十六岁的她,诗词储备量就高达两千多首。

(四)营造良好的诗词学习氛围

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诗词文化素养。如可邀请名师、举办诗词大赛、成立诗词兴趣小组等形式。古诗词文化内涵丰富,吸引着无数的古典文化爱好者为之痴迷,在古诗词研究上造诣颇深的名人名家众多,他们对古诗词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感悟,学校可定期开设诗词讲坛,邀请省诗词学会的名家来校举办诗词讲座,指导诗词教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卷帙浩繁的经典文化中,学习古诗词,吸收其中的精华来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审美情趣、开阔胸怀境界,运用其中的智慧去指导我们认识和反思世界与自身,无疑是对古诗词最好的继承。联系生活大语文,重视古诗词教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去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提高文化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发挥古诗词在涵化育人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 陆玉梅.中学生诗词吟唱教学的研究—以彭世强老师的教学实践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 王元华.初中古诗词教学审美体验深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5] 马涵.初中古诗文全解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7] 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