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袁红

张家港开放大学 江苏省 苏州市   215600

摘要:高职学校的学生很多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或是比较厌学的孩子,他们在学习和品德上相对来说比较差一些;高职的音乐专业课只强调专业性,其它专业的音乐课更是形同虚设。对于音乐本身所要传达给人的审美理念相差甚远,这样的现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很不利的。好的音乐课除了学到音乐专业知识外,更多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倡导“真”“善”“美”的理念,本文浅谈高职课堂教学中适当渗入传统音乐及歌唱审美理念的感受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高职音乐教学;渗透

1 前言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艺术门类众多,比较常见的就是音乐美学贯穿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如今,音乐艺术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当代音乐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缺少了一些中国风味,要想弥补这些不足,大力彰显中华民族音乐的特色,就决不能抛弃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内容。对于现代音乐学者而言,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渗透到高职音乐教学中。

2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基本特征

2.1意境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内涵

所谓意境是艺术作品以具体形象为载体来表达和抒发情感的展现形式,是具象与抽象的高度统一。正如“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表达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借景抒情,情景相融,情浓意远,给听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引发听者触动内心的的情感共鸣。意境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独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审美特点。

2.2发现自然之美,诠释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主要表达方式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世界与自然万物的客观世界有着至深的亲和关系,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也不例外。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自然万物中的风花雪月、高山流水、飞禽走兽、季节更替等都是常见的表达题材,如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渔舟唱晚》,无一不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寄情于自然的天人合一观念。发现自然之美,诠释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所在。

2.3留白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显著艺术手法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最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中,“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是重要的创作技法和效果追求。留白将中国传统音乐的虚实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出悠远空灵的意境,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内敛之美。

3 高职音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高职生大多数是在高中阶段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对高职生进行正确的审美教育更显得重要和迫切。根据现状调查,高职音乐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很多职业学校被认为是技能教育、次等教育,学校也缺乏对音乐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高度的重视;缺失对学生精神素养以及艺术潜质的培养力度;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音乐课程,音乐教育形同虚设;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过度理性化,只追求技巧,声乐教学更注重发声方法部位而忽略了歌曲本身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音乐教学索然无味。

4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对高职音乐教学的指导方法

4.1增设音乐课程

高职生在高职学习阶段非音乐专业学生基本上都没有音乐美学相关课程,而高职生的学习内容繁杂,学生学习压力也大,课程结构体系事实上是不够完整的。而音乐课程具有可以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培养学生个人品德的作用,在大学生课程中加入音乐美学课程自然可以促进中国传统音乐对高职音乐教学的指导促作用。

4.2寓教于乐,开展传统音乐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音乐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音乐教学活动各类繁多、形式多样,可以是校园外音乐故事的寻找,也可以是校外民间艺术家专业授课等,通过上述活动的牵引与深化,让学生可以在音乐中寻求快乐。此外,学校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挖掘资源,对于传统音乐的教学而言极具优势,即可以将校园历史作为承载,挖掘传统音乐素材,通过与校庆、文艺汇演及节日庆典等内容的融合,使传统音乐能够在其中大放异彩,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音乐背后的故事,从中体验到人类的发展史,让传统音乐的光照进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最大程度地彰显传统音乐的魅力。当然,传统音乐教学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应当将其回归乡土,通过乡村民俗音乐会的新载体,让传统音乐回归发源地,充分展现传统音乐中的价值。

4.3渗透德育,积极拓展音乐教学体系

传统文化是音乐获得生命力的不竭源泉,通过对传统音乐的深入分析与挖掘,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复刻与传递,助力大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收获,使传统音乐中所承载的道德教化、心灵启迪都能够得到传承,進而加强对学生思维观念、文化认知、道德情操及价值观念的影响,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费尔巴哈说过“音乐是情感的一种独白”。因此,大学音乐教学除了传递基础声乐知识外,更需要立足于学生德育高度,不断加强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拓展,将传统音乐教学与德育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维,通过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及正确价值的传递,展现出传统音乐的真正力量。比如,在对《黄河大合唱》的深度解析中,借助呜咽、悲壮、咆哮、怒吼的黄河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了解传统音乐,从情感上接受文化的渗透。

4.4个性化弹性音乐教学的运用

为了增强高校传统音乐美学教学实践效果,音乐教师还可以采用个性化弹性音乐教学,以此展现美学教育的精髓。例如,在《声无哀乐论》一曲的“非洲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划分小组,尽量四人一组,再出示一个节奏型,要求各组第一位学生打一小节“非洲鼓”,第二位学生重复其表演的节奏型,同时打出一段新的节奏型以此类推,直到打出完整节奏的、优美动听的“非洲鼓”为止。在这个游戏活动中,不同小组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都能在“轮换打鼓”的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节奏记忆能力,以及对音乐编曲作品的创新能力。此外,由于“轮换打鼓”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集中活动,学生不得不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在这样的个性化弹性传统音乐美学教学实践中,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必然会大大增强,无论是音乐修养,还是健全人格,都会受益匪浅。

5 结束语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尽数千年而不被人遗忘,自然有其内在的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音乐文化相互碰撞,各显神通,特别是西方音乐文化声势浩大,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音乐,以至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思想内涵对现代人的启示功能显得苍白无力,这种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现阶段,要想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使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的同时,也能为现代音乐美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就是说,现代音乐美学需要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支助,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延承中华民族的各种精神内涵,才能让现代人不忘根本,牢记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高松.竹笛演奏艺术在音乐美学中的表现价值——评《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美学传统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3):142.

[2]陆玥.浅析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0(33):61-62.

[3]杨铭.试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和”的思想价值[J].当代音乐,2020(8):33-34.

[4]胡婷婷.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演奏艺术中的启示与运用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2):30-39.

[5]张晶.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20(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