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

曾冬梅 

当阳市双莲初级中学  湖北省宜昌市  444124

摘要:基于“双减”政策的背景,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及时更新作业设计理念,优化作业设计思路,提升作业设计能力,让作业真正体现育人价值。笔者结合自己前期带领部分学校的骨干教师在作业方面的探索,谈一下“双减”背景下关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双减”背景;作业优化;优化设计

引言

“双减”政策的提出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却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要提高教学质量,既需要兼顾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又不能千篇一律地布置一样的作业;既要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不能机械操练,浪费时间。虽然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教师的智慧。

1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目的性原则

有效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教育要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对学生进行“减负”,所以数学作业的设计更要遵循目的性的原则,设计出的数学作业与所学教学内容有高度的关联,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机械式的学习,对学生造成学习上的负担。因此,围绕着目的性这一基本原则,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首先应考虑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然后针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为了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点去设计作业实践。

1.2适量性原则

联结主义的“试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一定刺激反应的联结,在反复的尝试中,正确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强化,错误的反应被摒除。桑代克的理论表示学生在对课上学习概念、原理和法则后,可以进行必要的重复练习,使得他们更加熟悉知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建立在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上。数学作业设计应当遵循适量性的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抱有作业多多益善的观点。国内有研究表明作业并非多多益善,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布置的作业时间的相关曲线基本是正态分布,即作业的太多与太少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是无益处的。在“双减”背景下,“减负”是目前教育的着力点,在保证数学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将数学作业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减少简单重复的作业练习,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性地学习。

2“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2.1减少课后作业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减少课后作业量是基于“双减”政策而开展的一项教学措施,尤其是从现有的教学形式来看,作业量和难度过大是初中阶段部分数学教师作业设计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长期以来初中阶段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养成了应试的教学习惯,他们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也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如果想要改变这一教学策略,就需要能够加强课堂探究,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条件地减少作业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快速地成长,提高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2.2拓展性作业让作业有深度

置身于“双减”背景下,有的教师对作业产生了一种认知误区,认为作业应当简单。我们认为,作业太简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作业应当保持一种“张力”,即“一种在已知的数学学科知识与未知之间的张力”。这样的一种张力,能深度发掘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潜质。拓展性作业让数学作业更有深度,让学生的思维、探究更有深度.比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易出错题型,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题型,让学生尝试解决。如解不等式“x-23≤4”;解不等式“2x-7≥3x-4”;解不等式“2(x+1)≥3(x-1)+6”.在学生能完成这一类典型作业的基础上,笔者适度拓展,增加一些带有一定目的性的习题。比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体验不等式与生活的联系和区别,笔者设计了这样两道习题:若x≤1是ax-2≤0的解集,求a的取值范围;如果一个箱子重1kg,装单个重0.2kg的苹果以后,箱子和苹果总重在10kg以内,那么一个箱子最多可以装多少个这样的苹果?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提升他们求解不等式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求解不等式的技巧,还能有效地考查他们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于纯粹的数学题目,这种联系实际应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2.3开展合作小组教学,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双减”政策之下,教师除了要把握作业量,还需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模式,也可以让学生一起完成数学作业,加强课堂上的有效沟通。尤其是在整个大背景的教学环境之下,有很多学生处于不合群或者是自卑状态,他们不敢融入群体当中,甚至对复杂的数学知识点也不敢尝试,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就需要能够开展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积极地融入学习的过程中。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对作业内容进行分析。小组成员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点一网打尽,加强课堂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突破和发展。例如,在学习“函数”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能够对这一学习任务展开探究,学生需要主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小组成员出现疑问的时候,可以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帮助学生探究:函数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在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然后,教师给出数学应用题,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点加强合作与交流,看是否能够完成课上练习。最后,在作业设置方面,教师可以把所有的作业任务都罗列出来,让小组成员相互商量,自己选择作业量,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进一步思考,能够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课堂上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作业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要想更好地达到“双减”的目的,离不开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沟通。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长主动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亚琼.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优化路径探析[J].教师,2022(5):33—35.

[2]魏雪梅.“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作业设计[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4):94—96.

[3]高志军.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