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123”阅读区环境,激发幼儿阅读潜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创设“123”阅读区环境,激发幼儿阅读潜能

杨微微

长兴县龙山幼儿园,浙江 湖州 313100

摘要阅读区是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载体和桥梁,是幼儿个别化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幼儿的阅读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文重点阐述以大班年龄段幼儿为例,依据年龄特点及主题活动内容,以幼儿为主体,运用“一寻二融三选”模式来创设幼儿喜爱的阅读区域,延展绘本内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激发幼儿的阅读潜能,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关键词阅读区;环境;自主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能主动向成人提出阅读图书的要求,喜欢与他人一起讨论与图书有关的内容。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在情感、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说明幼儿的语言也是在与环境和同伴的交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在我们阅读区个别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对阅读区活动的兴趣淡薄、参与阅读区的积极性较差,致使阅读区个别化活动失去意义和成效,以上现象都与阅读区域的良好环境氛围息息相关。我们运用“一寻二融三选”模式来创设大班阅读区的环境,吸引幼儿视线,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阅读区,从而更为深入地挖掘幼儿的阅读潜能,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精心引人入胜

“位”即是位置,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班级活动室的区域空间是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一步。空间规划布局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在多元化阅读中,我们寻求的区域位置是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孩子自愿进区阅读,随时寻到适合阅读的场所,随手可取到书籍,真正让书环绕在孩子的四周,成为孩子生活不可少的那一部分。

(一)寻“独立”延空间

随着幼儿认知能力,以及对同伴间自由交往的需求不断增强,大班阅读区的空间应该更为宽松和自由。教师在不断创设、完善阅读区的过程中了解到99%的幼儿都喜欢大大的、明亮的阅读环境。所以,我们觉得阅读区既要享受“独立成区”又要“比比皆是”,从而达到延展空间的效果。(1)统筹规划阅读区,使其独立成区。(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空间,善用室内“隐藏”的角落,处处有图书角。

(二)寻“亮光”定区域

光亮的环境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光亮既是指环境亦是指阅读的氛围。研究者曾提出:“一块小小的坐垫,一张舒适的木椅,一缕温暖的阳光,构成安静而温馨的阅读环境。”我们在创设阅读区时,选择靠窗或者有自然光线的区域,并保证拥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一般我们设定的“独立成区”的阅读区会放在有阳光或靠近窗户的位置。

二、精心习得阅读规则

回顾之前的阅读区的墙面背景,多为固定墙饰图案作为阅读区的背景。其实有效利用墙面,既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让“墙面”说话,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有效阅读,实现孩子和墙面的互动。我们在不断尝试中,得出以下几种背景创设策略。

(一)融规则为“景”

图书区规则的建立是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有序的阅读环境,使幼儿有机会充分地接触图书、了解图书,并最终喜欢阅读。实践证明:不必要或者不适宜的规则不仅起不到这些作用,还有可能遏制幼儿的阅读需求,破坏幼儿的阅读兴趣,并最终影响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阅读活动的特点建立一些积极有效的规则。

1.取放图书的规则

为了方便幼儿自主收拾图书,需要在图书区中设置一些明确的标志。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议图书摆放规则,并请幼儿将共同商议出的摆放规则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将整体的要求布置于墙面上,更为细致的规则亦可粘贴在书柜或是书架上,方便幼儿根据这些标志进行有序整理。

2.阅读图书的规则

随着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将逐渐增强,他们进行自主阅读的需要也随之产生。如何看书、翻书、爱护图书,以及阅读过程中不打扰他人等要求就成了阅读活动中必要的规则。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议图书阅读规则,并请幼儿将这些规则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可补充一些文字,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布置于墙面上。

精心选,拓展阅读能力

阅读区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丰富的材料可以增强幼儿对阅读区的兴趣,对于材料的投放及内环境的创设,我们认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环境创设特点。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能更为自主地阅读,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一)儿童视角,精选绘本

选择绘本,我们要以孩子的视角为出发点,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儿童喜欢的是轻松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夸张、色彩灵动鲜明的图书。在成人眼中“无用”的读物,往往能激发儿童内心的童真,解放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前书写的方式对绘本阅读活动的感悟及对主人公的看法喜好又或是对绘本内容的创编进行记录,教师后期进行再创造加工并布置于墙面,使幼儿与绘本、与墙面、与教师进行“三维”互动,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绘本。

(二)玩转绘本,创新材料

我们在创设阅读区时要兼顾三个整合,分别是:与绘本内容的整合;与五大领域的整合;与幼儿当前经验的整合。基于此,我们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由一本绘本为研讨点,分析材料与领域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

1.投放“骰子”

大班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已经有了概括性,但是缺乏有序性。

为培养幼儿学说或者仿编一幅完整画面故事内容,教师可以用纸盒箱制作画有画面情景的骰子,如:在绘本《我想飞》中,教师选取叠高过程中的小动物,将其动物的形态制作在骰子上并进行分割,通过拼图形式来感知动物的外形特点及在叠高过程中自身所承受的“难”,从而对绘本的内涵进行深度理解。

2.投放排图材料

大班幼儿观察的有序性还有所欠缺,不能很好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我们可以给幼儿投放排图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排图讲述活动。如在大班绘本《我想飞》中,教师依据领域的不同,创设两大板块,分别提供手偶、关键画面图片,引发幼儿以小组合作式的方式去“找茬”,找出关键性情节、表情、动作、语句,熟悉绘本内容。

3.投放表演类道具

布置“故事表演”版块,大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故事表演既有语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动作的模仿。孩子们在表演,也是在游戏,他们会不知不觉进入游戏情境之中。对于大班幼儿,投放角色类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故事情景表演。如:大班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在表演时提供大猩猩的KT板造型、叠高板等;

台东大学儿童文学院林文宝院长说过:“阅读如同春天播种,它呈现的是世界万物的潜在美质,开启的是孩子的心灵之眼。那么,创设具有教育张力、富有意义的阅读环境是孩子通向世界的大门。”适宜的阅读区,既能引发幼儿主动体验阅读,又能凸显幼儿阅读行为与体验行为的交汇融合,在体验中阅读,在阅读中体验,这种在阅读区中的阅读活动提倡从生活走进文本再从文本走向生活,这给幼儿的阅读增添了趣味性和易行性,从而将阅读活动“走稳走透走深”,在不断深化中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创设阅读环境培养兴趣》徐丽霞.河南教育,2008

[3]《自由环境下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指导》王燕兰 朱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