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胡小琴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  

摘要:班级管理需要讲究方式方法,陪伴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陪伴是相互之间的协同与协作,爱是陪伴的内核,陪伴价值实现需要一定条件,不同的实践行为会形成差异化的陪伴效果。班主任陪伴学生的情况关键在于其对陪伴内涵的理解和陪伴策略方法的选择。高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情感相对内隐,有陪伴需求,但对陪伴的要求会更高。要使班级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班主任必须要从根本上理解陪伴的本质和价值意义,审视自身陪伴的情况,发现不足并深入系统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具体对策,切实落实在实践中,深化和升级陪伴,才能获得较好的陪伴效果,有效推进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陪伴缺失的负面影响

班主任的陪伴对于学生及班级管理极为重要。在实践工作中,不同班主任会因为个人认识的不同,对陪伴问题的理解也有所差异,片面的理解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相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级管理不力。班级的本质是教育组织,是不可取代的教育因素,班级生活对学生生活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成事育人是班级观念里的核心价值取向、思维取向和行为取向。人的潜能开发关键在于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不足,激发个人的主动性,以及控制不利因素等。班主任的陪伴缺失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到班级管理。其一,影响班主任对班级情况及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班主任担负着管理班级的职责,应当随时掌握班级的各种动态,以便于及时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其二,影响班主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班主任缺乏陪伴会使之不能及时给予学生安慰、鼓励和支持,会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浮于表面,难以抵达学生的内心。

二是影响学生成长。人的成长是身、心、意等方面的共同成长,个人情感的健康发展需要得到有力的情感支持,思想认知的发展要通过有效启发来实现,后两者的发展都与家长、朋友、老师等身边人的陪伴有关系。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对学生的陪伴能够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成长。陪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这是有效陪伴的结果。通过陪伴促进学生的进步,需要教师在陪伴中帮助学生释疑答惑,也需要其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持,帮助学生渡过各种思想难关。另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给予其适当的支持,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动力,使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总之,班主任要通过陪伴方式满足学生被看见、被理解、被点燃的需要。在班主任陪伴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各种问题难以为教师发现和提供帮助,必然会影响其身心成长。

三是疏远师生关系。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也是其有效实施班级管理的前提,同时也能够证明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程度,彰显教师个人的工作能力。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有较强的自尊心,需要更多地与教师对话。大多数班主任都比较重视师生关系的建构。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双方的深入交流,也需要双方各自感受到对方的诚心和善意。陪伴是一种爱的表达,班主任时常陪伴在学生身边,实质上是用行动表明了其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能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重视。

二、班主任加强陪伴的合理对策

陪伴是一种外在表现,实质上反映了班主任对学生的责任和情感,也体现了班主任的专业性。要加强班主任的陪伴,增加陪伴的有效性,就必须尽可能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加陪伴实施的实效性,使陪伴更加适宜和自然,使学生在陪伴中更多地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护和关心,使其更加认同班主任的工作。

一是深化陪伴内涵理解,端正职责认识。陪伴既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状态,解决班级问题,也能够拉近师生关系。很多班主任都把陪伴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但是由于经验水平等因素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班主任都能够清晰理解陪伴的内涵,这使得其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很难形成清晰的思路并选择正确的方法,也难以就自身在陪伴过程中应该充当的角色形成清晰理解。因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厘清陪伴学生的基本内涵,端正思想认识。结合学生的陪伴需要,以及班主任的职责方向,这里所指的陪伴主要包括心灵陪伴、情感支持、实际帮助等。

二是优化班级管理思维,重视陪伴作用发挥。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建构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或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具体来讲:一是从管事转为管人。管理的核心是人,班级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等方式管理学生,管理成效取决于对学生的管理情况。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主体,如果班主任以管事思维来管理班级,必然会着重于某些事的解决成效,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形成“目中无学生”的管理格局,对学生的陪伴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事宜。而在其转变为管人思维时,学生的感受和需要便成为重要考量,陪伴学生会更多地成为个人的管理选择。二是重视个人的示范意义。教师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学生会在实践中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言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较多地重视个人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更多地注意自身的言行;另一方面,更多地陪伴学生,让学生在自身的陪伴中学习和成长。三是人性化管理。德鲁克曾经指出,管理的本质是建立信任,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激励人,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引导被管理者的行为并调动其积极性。学生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等,精神需要包括获得尊重、得到信任等需要,班主任要形成人性化管理思维,才能重视学生需要的满足,把陪伴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事项。

三是学习更多方法技巧,提高陪伴行为质量。班主任更多地陪伴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此,班主任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巧并应用在实践中,才能确保自身的陪伴不挤占学生自由发挥空间,形成有针对性的陪伴,并使学生认可和接受自身的陪伴。所谓的陪伴时机是指班主任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陪伴时间段或时间点。合适的时机选择能够使学生觉得班主任的陪伴在恰好的时间点,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中。陪伴方式主要是指班主任要选择合适的方式陪伴在学生身边,让学生感受到自身随时都在,既能够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也能够使学生因为教师合理的陪伴而感到安心。陪伴对象的选择主要是指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特征或情况选择合适的对象有重点地陪伴,这样既能够解决重点学生的陪伴需要,同时也能够由点及面地对其他学生形成陪伴效果,不仅有助于提高陪伴效率,也能够使有需求的学生获得高质量的陪伴。陪伴内容是指班主任在陪伴学生过程中基于各种需求所采取的陪伴措施。对于当下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而言,其并不需要班主任时时刻刻地陪伴在自己身边,帮助解决与自身有关的各种问题,而是需要其在必要的时候陪伴在自己身边,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且不会影响到自身的独立性。这就需要班主任更加认真地筛选陪伴内容,确保自身的陪伴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陪伴力度是指班主任陪伴学生的力度大小,力度掌握不到位往往会出现过犹不及或者陪伴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陪伴效果。

陪伴学生成长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班主任合理的陪伴更利于处于紧张学习生活中的高中生在思想情感上得到慰藉。因此,高中班主任要从根本上理解陪伴,掌握陪伴涉及的各种问题,厘清陪伴实施的基本要点和思路,才能使陪伴实践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赵荣辉.班级管理:从权威走向民主[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1-14.

[2] 陈栩,张建霞.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5):77-79.

[3] 肖振南.班级治理:以“平等”和“对话”重构班级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1):24-26.

[4] 李晓艳.班级管理要善于用爱去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