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探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力国民 ,张晓华 ,孔祥辰 ,赵新新 ,王凯悦 ,梁丽萍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了优化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校方需要基于专业认证背景,确定恰当人才目标和毕业要求。同时,基于产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整合资源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此外,教师需要以持续改进理念为基础建设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能够在深入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内涵的前提下,根据校内的教育工作状况形成特色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

1、基于专业认证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要求中,明确高校的各个专业必须符合学校定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且人才培养目标完全公开。校方在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方案、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作为基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专业办学特色,重点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以及能力的培养[1]。校方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收集来自企事业专家、行业协会专家、教师、毕业生代表等主体的建议和意见,形成明确的人才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想达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培养目标标准作为出发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校方形成明确的毕业要求,围绕“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之后需要具备何种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明确描述。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更加明显的具体性特征,并且毕业要求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以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看来,各专业必须要形成公开明确的毕业要求,并且毕业要求需要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服务。材料科学与工程提出的毕业要求必须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现代工具研究使用以及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校方需要将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结合现有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指标,建立完善的毕业能力体系,包括知识运用、问题分析解决、创新、现代工具使用以及终身学习和管理等方面。

2、基于产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和使用指南》文件内容看来,以学生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会做什么作为核心,体现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需要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求作为出发点,促进思政教育工作与专业的教学工作全方位融合,最终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及建设“三全育人”课程体系的目标,确保不同的课程都能够体现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在经过专业课程教学之后达成毕业要求,校方需要建立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建设有关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学科教育、第2课堂在内的完善课程体系,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设置有关素质拓展、专业拓展等方面的课程,配合国家级、省级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的建设,利用实践教学方法确保专业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有效融合。同时,需要将企业发展技术与最终的毕业论文(设计)有效融合,在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以毕业要求作为核心,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2]

3、整合资源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要求达成既定的目标和毕业要求,需要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综合产业和领域的实际发展状况,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工程化课程群。从专业理论层面看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设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技术、金属热处理原理以及工艺、金属材料理化分析等多种课程,以此建立专业方向十分明确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专业能力发展必要的基础能力。从专业技术层面看来,校方不仅需要将实验教学占比提高,保障课堂教学能够从教师转移到实验室,帮助学生逐渐实现从设备认识到实验操作的转移,而且学生能够在科学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深化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外,需要设置综合型、创新型实验教学比例,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需要针对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形成明确的授课计划以及教学大纲,保障整体的实验教学安排和单个实验项目能够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的毕业要求。高校也需要借助课程设计、专题实验等综合性的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环节,帮助学生在参与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促进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发展。

4、基于持续改进理念建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论体系看来,持续改进是其中的核心理念,在学生的知识学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能够贯穿使用。需要针对专业教学形成完善的质量管控机制,保障各级教学管理机构能够在明确其工作职能的前提下,彼此进行补充,以毕业要求作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并形成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编制修订,课程设计教学等方面的文件指导

[3]。同时,校方要围绕学生座谈记录、考核结果、毕业设计和论文等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材料为抓手,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和改革。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需要针对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试卷教材、实验室教学等进行评估,并对教学方法、教师成长记录、学生学习、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督导,从多个维度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专业实践教学则需要以课程教学任务作为基础科学安排,按照已有的教学反馈机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网评以及成绩分析。高校需要建立以毕业要求作为基础的情况评价工作机制,对于专业毕业生的课程考试、考核材料等多项资料,根据毕业要求达成状况评价进行合理评价。同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工作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毕业生跟踪和社会评价也是主要的校外循环手段,具体又可以分为毕业生跟踪、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评价,在实现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帮助校方根据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人才的具体能力培养,科学改进教学内容以及方法。

总结

综上,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想要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校方和教师需要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理念内涵深刻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工作状况,形成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同时,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产出导向作为基础不断调整,校方要在整合多方资源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群,并基于持续改进理念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合理评估学生个人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前提下,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丛园,王家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2(05):102-104.

[2]张兰芳,宋仪伦,杨柳.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的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化工时刊,2021,35(06):53-54.

[3]赵毅,梅迎军,黄维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大学教育,2020(11):39-42.